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原文

诸风掉眩乃肝木,

痛痒疮疡心火属,

湿肿满本脾土经,

气贲郁痿肺金伏,

寒之收引肾水乡,

五运主病枢要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译文

各种风症如头晕目眩属于肝木的范畴,

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则与心火相关,

湿气引起的肿胀和满闷感主要与脾土有关,

气滞、郁结、痿弱等病症则与肺金相关,

寒气引起的收缩和牵引感则属于肾水的范畴,

这是五运(五行)主导疾病的关键要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注解

诸风掉眩:指各种风邪引起的头晕目眩症状,中医认为与肝木相关。

肝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主疏泄,与风邪相关。

痛痒疮疡:指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中医认为与心火相关。

心火:中医五行理论中,心属火,主血脉,与热邪相关。

湿肿满:指湿邪引起的肿胀、满闷等症状,中医认为与脾土相关。

脾土:中医五行理论中,脾属土,主运化,与湿邪相关。

气贲郁痿:指气机郁滞、痿弱无力等症状,中医认为与肺金相关。

肺金: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主气,与燥邪相关。

寒之收引:指寒邪引起的收缩、牵引等症状,中医认为与肾水相关。

肾水:中医五行理论中,肾属水,主藏精,与寒邪相关。

五运主病:指五行(木、火、土、金、水)在人体中的运行与疾病的关系。

枢要目:指关键要点或核心内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中医经典,主要阐述了五行(木、火、土、金、水)与人体脏腑、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与五脏相对应,每一行对应一种脏腑,并且与特定的病理表现相关。这种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之一。

首先,文中提到‘诸风掉眩乃肝木’,指出风邪引起的头晕目眩与肝木相关。肝在中医理论中主疏泄,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侵袭人体,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头晕目眩等症状。

其次,‘痛痒疮疡心火属’说明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与心火相关。心属火,主血脉,心火过旺或心火上炎时,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疼痛等症状。

接着,‘湿肿满本脾土经’指出湿邪引起的肿胀、满闷等症状与脾土相关。脾属土,主运化,脾虚湿盛时,容易导致水湿停滞,引发肿胀、满闷等症状。

然后,‘气贲郁痿肺金伏’说明气机郁滞、痿弱无力等症状与肺金相关。肺属金,主气,肺气郁滞时,容易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痿弱无力等症状。

最后,‘寒之收引肾水乡’指出寒邪引起的收缩、牵引等症状与肾水相关。肾属水,主藏精,肾阳虚寒时,容易导致寒邪侵袭,引发收缩、牵引等症状。

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五行与疾病的关系,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通过五行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中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疾病。这种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语言简练,易于记忆和传播。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较为常见,既便于医者学习和应用,也体现了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深刻文化内涵。它通过对五行与疾病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2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