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原文

高皇帝初造宝钞,屡不成。

梦人告曰:“欲钞成,须取秀才心肝为之。”

觉而思曰:“岂欲我杀士耶?”

马皇后启曰:“以妾观之,秀才们所作文章,即心肝也。”

上悦,即于本监取进呈文字用之,钞遂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译文

高皇帝最初尝试制造宝钞,但多次未能成功。

他在梦中有人告诉他说:‘要想宝钞成功,必须用秀才的心肝来制作。’

醒来后他思考说:‘难道是要我杀害士人吗?’

马皇后解释说:‘在我看来,秀才们所写的文章,就是他们的心肝。’

皇帝听后很高兴,立即从本监取来秀才们进呈的文章使用,宝钞终于制作成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注解

高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其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宝钞:明朝初期发行的纸币,用于流通和交易。

秀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初级功名,指通过县试、府试的读书人。

马皇后:朱元璋的皇后,名马秀英,以贤德著称,对朱元璋的治国理政有重要影响。

本监:指国子监,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和选拔人才。

进呈文字:指秀才们撰写的文章或奏章,通常用于呈递给皇帝审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发行宝钞时遇到困难,并通过梦境和皇后的建议解决问题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在于‘秀才心肝’的隐喻,表面上看似荒诞,实则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故事反映了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尽管梦境中暗示需要‘秀才心肝’,朱元璋并未选择杀戮,而是通过皇后的智慧,将‘心肝’理解为秀才们的文章。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朱元璋的仁德,也彰显了马皇后的贤明。她将‘心肝’解释为秀才们的文章,既避免了血腥,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故事揭示了明朝初期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朱元璋通过国子监获取秀才们的文章,并将其用于宝钞的发行,象征性地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宝钞的文化价值,也体现了明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情节紧凑,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智慧与默契。梦境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而皇后的解释则巧妙地化解了潜在的矛盾,体现了古代文化中‘以文治国’的理念。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记载反映了明朝初期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深知文化教育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故事,后人可以窥见明朝初期统治者如何通过文化手段巩固政权,同时也展现了马皇后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则有趣的历史轶事,更是对明朝初期文化政策的生动写照。它通过隐喻和象征,传达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智慧与仁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马皇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