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原文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

初侃父丹聘为妾,生侃。

而陶氏贫贱,湛每纺绩赀给之,使交结胜己。

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

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

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卧荐④以为马草,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至洛阳,大为延誉,侃遂通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译文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人。

最初,陶侃的父亲丹娶她为妾,生下了陶侃。

陶家贫穷低贱,湛氏经常纺线织布来资助家庭,使陶侃能够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陶侃年轻时担任浔阳县吏,曾经监管鱼梁,他送了一封鲊鱼给母亲,湛氏将鲊鱼退回,并写信责备陶侃说:“你作为官吏,用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帮助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鄱阳的范逵一向有名,被举荐为孝廉,投宿在陶侃家。

当时冰雪已经积了多日,陶侃家一贫如洗,而范逵的仆人和马匹很多,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招待客人,我自有办法。”

湛氏的头发长到地上,她剪下头发,分成两束,卖了几斛米。

她砍下屋子的柱子,全部劈成柴火,把床上的草垫子切碎作为马草,于是准备了精美的饭菜,所有随从都得到了款待,范逵听说后感叹道:“没有这样的母亲,就不会有这样的儿子。”

到了洛阳,范逵大力推荐陶侃,陶侃因此名声大振,仕途显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注解

陶侃: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清廉和能干著称。

湛氏:陶侃的母亲,以其贤良和智慧闻名,对陶侃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豫章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古代属于豫章郡。

浔阳县吏: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县吏指县级官员。

鱼梁:古代用于捕鱼的水利设施。

鲊:腌制鱼的一种方法,这里指腌鱼。

范逵:东晋时期的官员,以孝廉著称。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品德和才能。

悬磬:形容家境贫寒,家中空无一物。

髲:古代妇女的发饰,这里指湛氏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

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约等于十斗。

卧荐:古代用于铺垫的草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评注

本文通过陶侃母亲湛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爱的伟大和智慧的力量。湛氏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家庭,更在道德教育上对陶侃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

湛氏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让陶侃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儒家‘见贤思齐’的理念。她拒绝接受陶侃以官物相赠,强调清廉自守的重要性,这种道德教育对陶侃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

故事中湛氏剪发卖钱、割屋柱为薪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她的智慧和牺牲精神,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这种生活态度和应对困境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持家’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范逵对湛氏的赞叹‘非此母不生此子’,不仅是对湛氏个人的赞美,也是对母教重要性的肯定。这种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湛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爱的伟大、智慧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陶侃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6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