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陈婴母王陵母-原文
东阳少年起兵,欲立令史陈婴为王。
婴母曰:“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封侯;不成,非世所指名也。”
婴乃推项梁。
王陵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
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遂伏剑而死。(边批:干净。)
〔评〕婴母知废,胜于陈涉、韩广、田横、英布、陈豨诸人;陵母知兴,胜于亚父、蒯通、贯高诸人。
姜叙讨贼,其母速之,马超叛,杀刺史、太守,叙议讨之,母曰:“当速发,勿顾我。”
超袭执叙母,母骂超而死,明大义也;
乃楚项争衡,雌雄未定,而陵母预识天下必属长者,而唯恐陵失之,且伏剑以绝其念,死生之际,能断决如此,女子中伟丈夫哉!
徐庶之不终于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剑,陵亦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陈婴母王陵母-译文
东阳的年轻人起兵,想要立令史陈婴为王。
陈婴的母亲说:“突然得到大名是不吉利的,不如依附他人,事情成功可以封侯;不成功,也不会被世人指责。”
陈婴于是推举项梁为王。
王陵带着军队归附汉王,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抓来放在军中。
王陵的使者到来时,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着,想要以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亲私下对使者说:“请替我告诉王陵,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个长者,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怀有二心。”
于是她拔剑自刎而死。(边批:干净利落。)
〔评论〕陈婴的母亲知道如何避免失败,胜过陈涉、韩广、田横、英布、陈豨等人;王陵的母亲知道如何兴盛,胜过亚父、蒯通、贯高等人。
姜叙讨伐叛贼,他的母亲催促他,马超叛乱,杀了刺史、太守,姜叙商议讨伐他,母亲说:“应该迅速行动,不要顾及我。”
马超袭击并抓住了姜叙的母亲,母亲骂马超而死,表明了大义;
在楚汉相争,胜负未定的时候,王陵的母亲预见到天下必定属于长者,唯恐王陵失去这个机会,并且拔剑自刎以断绝他的念头,在生死关头,能如此果断,真是女子中的伟丈夫啊!
徐庶之所以没有最终跟随刘备,是因为他的母亲还在世,如果王陵的母亲没有自刎,王陵也会像徐庶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陈婴母王陵母-注解
东阳少年:指东阳地区的年轻起义者,东阳位于今浙江省东阳市,古代为吴越之地。
陈婴:东阳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被推举为王,但其母劝其不要贪图虚名。
项梁: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项羽的叔父,陈婴推举他为领袖。
王陵:汉初将领,曾随刘邦起兵,后归顺刘邦。
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陵母:王陵的母亲,以智慧和勇气著称,最终为保全儿子的事业而自杀。
姜叙: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讨伐马超的叛乱。
马超:东汉末年军阀,曾与曹操对抗,后投降刘备。
徐庶:三国时期蜀汉谋士,因母亲被曹操扣押而未能继续为刘备效力。
昭烈: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陈婴母王陵母-评注
本文通过几个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关键时刻的智慧和勇气,尤其是她们在政治动荡中的抉择与牺牲。陈婴的母亲劝诫儿子不要贪图虚名,而是选择依附更有实力的领袖,体现了她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儿子未来的深思熟虑。这种智慧不仅避免了陈婴的失败,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王陵的母亲则展现了另一种伟大的母性形象。她深知项羽的残暴和刘邦的仁德,因此在项羽扣押她以威胁王陵时,她选择自杀,以断绝儿子的犹豫和动摇。她的行为不仅保全了儿子的忠诚,也为刘邦的事业增添了道义上的支持。这种牺牲精神在古代女性中极为罕见,堪称‘女子中伟丈夫’。
姜叙的母亲则在儿子讨伐马超时,鼓励他不要顾及自己的安危,迅速行动。她的坚定和支持为姜叙的军事行动提供了精神动力,最终马超失败,姜叙的母亲也因此成为忠义的象征。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她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勇气。她们的选择和牺牲,往往决定了历史的走向。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不仅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社会和政治的重要参与者。她们的行为和决策,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此外,这些故事还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忠义、孝道和智慧的推崇。陈婴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和姜叙的母亲,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这些美德。她们的行为不仅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为历史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