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原文

杨素守西京日,李靖以布衣献策。

素踞床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

素敛容谢之。

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者,有殊色,独目靖。

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靖具以对。

妓诵而去。

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启视,则紫衣红拂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

延入,脱衣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

靖曰:“如司空何?”

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

问其姓,曰:“张。”

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

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

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

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

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

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

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

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

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

遽拜之。

问其第几,曰:“行三。”

亦问妹第几,曰:“最长。”

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

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

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

客曰饥,靖出市胡饼。

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

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

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

曰:“将避地太原。”

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

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阳桥,遂乘驴疾去。

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靖得见。

“世民真天子矣!”

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

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

数步遂不复见。

靖竟佐命,封卫公。

〔评〕吴长卿曰:“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译文

杨素镇守西京时,李靖以平民身份前来献策。

杨素傲慢地坐在床上接见,李靖拱手行礼说:“天下正乱,英雄纷纷崛起,您作为重臣,应该以招揽豪杰为己任,不应该傲慢地对待宾客。”

杨素听后收敛了傲慢的态度,向李靖道歉。

当时杨素的妓妾们排列在旁,其中有一位手持红拂的女子,容貌出众,特别注视着李靖。

李靖离开后,那位手持红拂的女子走到窗前,指着李靖问侍从:“刚才那位处士排行第几?住在哪里?”

李靖一一回答。

女子记下后离开。

李靖回到旅店,半夜五更时分,忽然听到有人低声敲门,李靖开门一看,是一位身穿紫衣、手持红拂、头戴纱帽的人,手里还拿着一只包裹。李靖问她是谁,她说:“我是杨家的红拂妓女。”

李靖请她进屋,她脱去外衣和帽子,立刻向李靖行礼,李靖惊讶地回礼,问她来意,她说:“我侍奉杨司空很久了,见过天下很多人,没有比得上您的,所以特地来投奔您。”

李靖问:“那杨司空怎么办?”

她说:“杨司空已经是个行尸走肉,没什么可怕的。其他妓女知道他成不了大事,很多人都离开了,他也不怎么追究。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您不必担心。”

李靖问她姓什么,她说:“姓张。”

又问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她说:“我是长女。”

李靖看她肌肤容貌、言谈举止,简直像天仙一样。

李靖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佳人,既高兴又害怕,心里七上八下,门外窥视的人络绎不绝。

几天后,李靖听到有人追查他的消息,但追查并不严厉。

于是李靖穿上威武的衣服,骑马破门而出,准备回太原。

走到灵石的一家旅店,安顿下来后,炉子上的肉已经快煮熟了。

张氏(红拂女)长发垂地,站在床前梳头;李靖正在刷马,忽然有一位中等身材、红胡子像虬龙一样的客人,骑着一头跛脚驴子过来,把一只皮囊扔在驴前,拿了个枕头斜躺着,看张氏梳头。

李靖非常生气,想要发作,张氏仔细看了看那位客人,用手示意李靖不要动怒。

张氏赶紧梳完头,整理好衣服上前问客人姓什么,客人躺着回答说:“姓张。”

张氏说:“我也姓张,应该是你的妹妹。”

于是立刻向客人行礼。

张氏问客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客人说:“排行第三。”

客人也问张氏排行第几,张氏说:“我是长女。”

客人高兴地说:“今天有幸遇到妹妹。”

张氏远远地喊:“李郎,快来见三哥!”

李靖急忙上前行礼,三人围坐在一起,李靖问锅里煮的是什么肉,张氏说:“羊肉,应该已经熟了。”

客人说饿了,李靖出去买了些胡饼。

客人从腰间抽出匕首,切肉一起吃,还要求喝酒,于是打开皮囊,拿出下酒的东西,竟然是一颗人头和心肝。客人把人头放回皮囊,用匕首切开心肝,和李靖一起吃,说:“这个人是个负心汉,我恨了他十年,今天终于抓到他了。”

客人又说:“我看李郎是个贫士,怎么能得到这样的奇人?”

李靖不敢隐瞒,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客人说:“原来如此。我就知道这不是你能做到的,你现在打算去哪里?”

李靖说:“我打算去太原避祸。”

客人说:“有会看气运的人说太原有奇气,我也要去那里看看。”

李靖于是提到太原的州将之子李世民,客人和李靖约定在汾阳桥见面,然后骑上驴子快速离去。

到了约定的时间,李靖在桥上等候,两人相见后非常高兴,李靖谎称客人擅长相面,通过朋友刘文靖见到了李世民。

客人说:“李世民真是天子之相!”

客人失望地离开,随后邀请李靖夫妇到他家,让他的妻子出来相见,酒宴非常奢华,客人把全部家产交给李靖,包括文书、账簿、钥匙等,共二十箱,说:“这些送给李郎,助你辅佐真主建功立业。”

客人和他的妻子穿上戎装,骑马离去,身后跟着一个仆人。

走了几步后,他们突然消失不见了。

李靖后来辅佐李世民,被封为卫公。

〔评〕吴长卿说:“红拂女见到李靖,以为遇到了不世出的奇才,觉得杨素根本不值一提;谁知道又出现了一个虬髯客,连李靖也不放在眼里。可惜啊,红拂女没能见到李世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注解

杨素:隋朝著名将领、政治家,曾任西京留守,权势显赫。

李靖:唐朝开国名将,初为布衣,后因功封卫国公。

红拂:杨素家中的一名妓女,因手持红拂而得名,后与李靖私奔。

虬髯客:一位神秘的侠客,因胡须卷曲如虬龙而得名,后与李靖、红拂结为兄妹。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李靖后来辅佐其建立唐朝。

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隋唐时期的重要城市,李世民曾在此起兵。

灵石旅舍:位于今山西省灵石县的一处旅店,李靖与红拂在此遇到虬髯客。

汾阳桥: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市的一座桥梁,虬髯客与李靖约定在此相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讲述了李靖、红拂与虬髯客三人之间的传奇故事。故事以隋末乱世为背景,展现了英雄豪杰在动荡时代中的抉择与命运。

首先,故事通过李靖与杨素的对话,揭示了隋末社会的动荡与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征。李靖以布衣身份向杨素献策,表现出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杨素虽为权臣,但在李靖的劝诫下收敛了傲慢,显示出他对人才的尊重。

其次,红拂的形象塑造极具艺术特色。她不仅是杨素家中的一名妓女,更是一位有胆识、有智慧的女性。她通过观察李靖的言行,认定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英雄,毅然决然地选择私奔。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红拂的独立人格,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与追求。

虬髯客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他是一位侠义之士,手持匕首,切食负心者的心肝,表现出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他与李靖、红拂结为兄妹,共同谋划未来,体现了乱世中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虬髯客最终将家财赠予李靖,助其辅佐李世民,展现了他对天下大势的深刻理解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故事不仅反映了隋末唐初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英雄豪杰在乱世中的选择与命运。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的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英雄传奇的典范,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与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隋末乱世中英雄豪杰的风采,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段传奇故事,更是对人性、命运与时代的深刻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红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