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原文

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

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李生昌邑哀王。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

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见帝。”

上曰:“夫人第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必欲见之,夫人遂转向嘘唏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悦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耶?何为恨上如此?”

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李夫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恋恋我者,以平生容貌故。今日我毁坏,必畏恶吐弃我,(边批:识透人情。)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

及夫人卒,上思念不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译文

李夫人病重,皇帝亲自前来探望。

李夫人蒙着被子谢绝说:“我长期卧病,容貌已经毁坏,不能见皇帝,希望将王和兄弟托付给您。”

李夫人生下了昌邑哀王。

皇帝说:“夫人病得很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托付王和兄弟,难道不是好事吗?”

李夫人说:“妇人容貌不修饰,不见君父,我不敢以不整的容貌见皇帝。”

皇帝说:“夫人第一次见我,我将赏赐千金,并给您的兄弟高官。”

李夫人说:“高官在于皇帝,不在于一见。”

皇帝再次要求,一定要见她,李夫人于是转身哭泣不再说话。

于是皇帝不高兴地起身离开,李夫人的姐妹责备她说:“贵人难道不能见皇帝一面,托付兄弟吗?为什么要这样怨恨皇帝?”

李夫人说:“以容貌侍奉人的人,李夫人容貌衰退而宠爱减少,宠爱减少则恩情断绝,皇帝之所以还留恋我,是因为我平生的容貌。现在我容貌毁坏,必定会厌恶抛弃我,(边批:看透了人情。)还肯再追思怜悯并照顾我的兄弟吗?所以不想见皇帝,是为了深托兄弟。”

等到李夫人去世,皇帝思念不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注解

李夫人:汉武帝的宠妃,因其美貌和智慧而受到汉武帝的宠爱。

昌邑哀王:李夫人所生的儿子,后来被封为昌邑王,因其早逝而被称为哀王。

燕媠:指不修边幅、不整洁的样子。

尊官:高官显爵,指重要的官职。

嘘唏:形容哭泣或叹息的声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汉书·外戚传》,记载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在病重时的情景。李夫人深知自己因美貌而得宠,也因美貌的消逝而可能失去宠爱。她拒绝在病重时见汉武帝,以免因容貌的毁坏而影响汉武帝对她的记忆和感情,从而确保她的兄弟能够得到汉武帝的关照和提拔。

李夫人的智慧和远见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不仅了解汉武帝对她的宠爱是基于她的美貌,更深知一旦美貌不再,宠爱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她选择在病重时不见汉武帝,以保持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从而确保她的兄弟能够得到汉武帝的关照。

这段文字还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李夫人虽然贵为宠妃,但她的地位和命运仍然依赖于皇帝的宠爱。她深知这一点,因此在病重时采取了明智的策略,以确保她的兄弟能够得到皇帝的关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刻画了李夫人的智慧和汉武帝的情感。李夫人的言辞简洁而有力,充分展现了她的智慧和远见。汉武帝的反应则表现了他对李夫人的深情和无奈。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李夫人的智慧和策略,以及汉武帝的反应,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启示。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李夫人的智慧和汉武帝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李夫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