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总序-原文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
其然,岂其然乎?
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
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
成周圣善,首推邑姜,孔子称其才与九臣埒,不闻以才贬德也!
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则懵,无才而可以为德,则天下之懵妇人毋乃皆德类也乎?
譬之日月:男,日也;女,月也。
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齐也;日殁而月代,妇所以辅也。
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
今日必赫赫,月必噎噎,曜一而已,何必二?
余是以有取于闺智也。
贤哲者,以别于愚也;雄略者,以别于雌也。
吕、武之智,横而不可训也。
灵芸之属智于技,上官之属智于文,纤而不足,术也。
非横也,非纤也,谓之才可也,谓之德亦可也。
若夫孝义节烈,彤管传馨,则亦闺闼中之麟祥凤文,而品智者未之及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总序-译文
冯子说:有句话说:“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
真的是这样吗?
祥瑞的麒麟虽然祥瑞,但不能捕捉老鼠;文雅的凤凰虽然文雅,但不能抓兔子。
世上有申生、孝己这样的孝行,他们的才能又在哪里呢?
成周时期的圣贤,首推邑姜,孔子称赞她的才能与九位大臣相当,没有听说因为才能而贬低她的德行!
才能,就是智慧而已,没有智慧就会愚昧,没有才能却可以成为德行,那么天下愚昧的妇人岂不是都成了有德之人吗?
比如日月:男子是太阳,女子是月亮。
太阳发光而月亮借光,妻子因此与丈夫平等;太阳落下而月亮代替,妻子因此辅助丈夫。
这也是日月的智慧,日月的才能!
现在太阳必须明亮,月亮必须昏暗,照耀一个就够了,何必两个?
我因此认为闺中智慧值得重视。
贤哲的人,是为了区别于愚昧的人;雄略的人,是为了区别于柔弱的人。
吕后、武则天的智慧,横暴而不可训导。
灵芸这类人智慧在于技艺,上官这类人智慧在于文学,纤细而不足,是技巧。
不是横暴,不是纤细,称之为才能也可以,称之为德行也可以。
至于孝义节烈,彤管传馨,那也是闺阁中的麒麟凤凰,而品评智慧的人却没有提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总序-注解
祥麟:传说中的吉祥之兽,象征吉祥和祥瑞,但在文中用来比喻虽有德行却无实际才能的人。
文凤:传说中的美丽之鸟,象征文采和美丽,但在文中用来比喻虽有文采却无实际才能的人。
申生: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以孝行著称,但在文中用来比喻虽有德行却无实际才能的人。
孝己:古代传说中的孝子,以孝行著称,但在文中用来比喻虽有德行却无实际才能的人。
邑姜:周武王的妻子,以贤德著称,孔子曾称赞她的才能与九臣相当。
九臣:指古代九位贤臣,象征极高的才能和德行。
吕、武:指吕后和武则天,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女性统治者,以智慧和权谋著称。
灵芸:古代传说中的才女,以技艺高超著称。
上官:指上官婉儿,唐代著名的才女,以文才著称。
彤管:古代用来记录女性德行和事迹的红色笔管,象征女性的美德和事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闺智部-总序-评注
本文通过对传统观念中‘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的批判,提出了对女性才能和德行的重新认识。作者认为,德行和才能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文中通过比喻和举例,强调了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价值。
首先,作者通过‘祥麟’和‘文凤’的比喻,指出德行和才能并非必然对立。祥麟虽祥,却不能搏鼠;文凤虽文,却不能攫兔。这说明德行和才能各有其重要性,不能偏废。
其次,作者通过‘申生’和‘孝己’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德行和才能的关系。申生和孝己虽有德行,却无实际才能,这说明德行并不能完全替代才能。
接着,作者通过‘邑姜’的例子,强调了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价值。邑姜是周武王的妻子,孔子称赞她的才能与九臣相当,这说明女性同样可以具备卓越的才能和德行。
最后,作者通过‘吕、武’和‘灵芸’、‘上官’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多样性。吕后和武则天以智慧和权谋著称,灵芸和上官婉儿以技艺和文才著称,这说明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同样可以具备多样性和卓越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女性才能和德行的重新认识,强调了德行和才能的相辅相成,以及女性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价值和多样性。这不仅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