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原文

魏征文德皇后既葬。

太宗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魏征同升。

征熟视曰:“臣昏眊,不能见。”

帝指示之。

征曰:“此昭陵耶?”

帝曰:“然。”

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

帝泣,为之毁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译文

魏征的夫人文德皇后已经安葬。

唐太宗在御苑中建造了一座高楼,用来眺望昭陵,并邀请魏征一同登楼。

魏征仔细看了看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

太宗指给他看。

魏征问:“这是昭陵吗?”

太宗回答:“是的。”

魏征说:“臣以为陛下是在眺望献陵。如果是昭陵,臣早就看见了。”

太宗听后流泪,并因此拆毁了那座高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注解

魏征文德皇后: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文德皇后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以贤德著称。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以开明的政治和广纳谏言著称。

层观:古代建筑,用于登高望远,常建于皇家园林中。

昭陵:唐太宗和文德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

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三原县。

昏眊:形容视力模糊,看不清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唐太宗在文德皇后去世后,为了怀念她而在苑中建造层观,以便远望昭陵的情景。通过魏征与太宗的对话,展现了魏征的机智和太宗的深情。

魏征的机智体现在他故意装作看不清,以此提醒太宗不应只关注已故的皇后,而应更多地关注先帝献陵。这不仅是对太宗的谏言,也是对太宗情感的一种引导。

太宗的深情则体现在他为魏征的话所感动,甚至因此毁掉了层观。这一行为不仅表达了他对魏征谏言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文德皇后的深切怀念和对先帝的敬重。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互动和谏言的重要性。魏征作为谏臣,勇于直言,太宗作为明君,能够接受并重视谏言,这是唐朝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体现。

艺术特色方面,这段文字通过简洁的对话和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魏征的机智和太宗的深情在短短几句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历史价值方面,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唐太宗和魏征的一段真实对话,也反映了唐朝初期的政治氛围和君臣关系。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朝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太宗和魏征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古代君臣关系和谏言的重要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魏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