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马圉中牟令-原文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
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
公曰:“诺。”
晏子举戈临之曰:“汝为我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圉人,闻于四邻诸侯,而罪又当死。”
公曰:“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
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马圉中牟令-译文
景公有一匹马,他的马夫杀死了这匹马。
景公非常生气,拿起戈要亲自杀死马夫。
晏子说:“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要死去,请让我为您列举他的罪行。”
景公说:“好的。”
晏子举起戈对着马夫说:“你为我们的君主养马却杀死了马,你的罪行应当处死;你让我们的君主因为马的缘故杀死马夫,你的罪行又应当处死;你让我们的君主因为马的缘故杀死马夫,这件事传到四邻诸侯那里,你的罪行又应当处死。”
景公说:“先生放了他吧,不要伤害我的仁德。”
后来唐庄宗在中牟打猎,践踏了百姓的田地,中牟县令挡在马前劝谏。
庄宗非常生气,命令将他拉出去斩首。
伶人敬新磨带领其他伶人追赶县令,将他抓到庄宗马前。
敬新磨数落他说:“你作为县令,难道没听说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让百姓种庄稼来缴纳赋税,为什么不让他们挨饿,把田地空出来,等待天子驰骋打猎?你的罪行应当处死,赶快请求执行刑罚!”
其他伶人也跟着附和,于是庄宗大笑,赦免了县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马圉中牟令-注解
景公:指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景公,名杵臼,是齐国的一位重要君主。
圉人:古代负责养马的人,属于低级官吏。
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智慧和辩才著称。
戈: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常用于战斗或仪式中。
仁: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仁爱、仁慈的道德品质。
后唐庄宗:指五代时期后唐的皇帝李存勖,以勇武和爱好狩猎著称。
中牟: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一带。
伶人:古代指从事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艺人,常为宫廷服务。
敬新磨:后唐时期的著名伶人,以机智和幽默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马圉中牟令-评注
这两段古文分别出自《晏子春秋》和《新五代史》,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都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展现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智慧与幽默。
第一段讲述了齐景公因马被杀而愤怒,准备亲自杀死养马人,晏子通过巧妙的言辞,不仅让景公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可能带来的后果,还巧妙地维护了景公的仁德形象。晏子的言辞层层递进,既指出了养马人的罪过,又暗示了景公如果因此杀人,将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和仁德。最终,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告,避免了不必要的杀戮。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辩才,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的重要性。
第二段则讲述了后唐庄宗在狩猎时践踏民田,中牟县令冒死进谏,庄宗大怒欲杀之。伶人敬新磨通过幽默的方式,表面上责备县令,实则讽刺庄宗的荒唐行为。敬新磨的言辞看似荒谬,实则暗含深意,既让庄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这段文字通过幽默的对话,展现了伶人在宫廷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君臣关系复杂的历史背景。
这两段文字虽然情节不同,但都通过对话展现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智慧与幽默。晏子和敬新磨都通过巧妙的言辞,既维护了君主的尊严,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杀戮。这种智慧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辩才和谋略,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和‘礼’的重要性。同时,这两段文字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