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解缙-原文
解缙应制题“虎顾众彪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文皇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文皇与解缙同游。
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
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
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解缙-译文
解缙奉命为《虎顾众彪图》题诗,他写道:“老虎是百兽之王,谁敢惹它发怒。只有父子之间的感情,才会让老虎每走一步都回头看一眼。”
文皇看到这首诗后深受感动,立即命令夏原吉前往南京迎接太子。
文皇与解缙一起游玩。
文皇登上桥时,问解缙:“此时应该说什么?”
解缙回答:“这叫做‘一步比一步高’。”
等到下桥时,文皇又问解缙,
解缙回答:“这叫做‘后面比前面更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解缙-注解
解缙: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元节,号东轩,江西吉水人。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对联和应制诗。
应制题:指按照皇帝的命令或要求创作的诗文。
虎顾众彪图:一幅描绘老虎回头顾视众多小虎的画作,象征着权威与亲情。
文皇:明成祖朱棣的谥号,明朝第三位皇帝。
夏原吉:明代大臣,曾任太子少保,负责教育太子。
一步一回顾:形容老虎在行走时不断回头顾视小虎,比喻父子情深,时刻牵挂。
一步高一步:比喻地位或成就在不断提升。
后面更高似前面:比喻未来的成就或地位将超过现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解缙-评注
解缙的这首诗《虎顾众彪图》通过描绘老虎回头顾视小虎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老虎作为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威和力量,而它回头顾视小虎的行为则展现了其温柔和关怀的一面。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老虎的多面性,也隐喻了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对子女的深情。
诗中的‘一步一回顾’形象地描绘了老虎在行走时不断回头顾视小虎的情景,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老虎的父爱,也隐喻了皇帝对太子的关心和牵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在应制的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在文皇与解缙同游的场景中,解缙巧妙地运用了‘一步高一步’和‘后面更高似前面’的比喻,既赞美了文皇的成就,也预示了太子未来的辉煌。这种双关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解缙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太子的期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首诗和对话反映了明代皇室对父子亲情的重视,以及皇帝对太子教育的关注。同时,解缙的机智和文采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特色方面,解缙的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老虎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寓意。而他在与文皇的对话中,更是展现了其机智和应变能力,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趣味和智慧。
历史价值上,这段记载不仅反映了明代皇室的生活和情感,也为我们了解明代文人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解缙的诗歌和对话,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佳作,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