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原文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

固也,抑有异焉。

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辩者先售。

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

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与?

“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

智泽于内,言溢于外。

《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

此之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译文

冯子说:智慧不是言语,言语中的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喋喋不休的人必然会陷入困境,而谨慎言辞的人则能有所成就,真正的男子汉何必一定要能言善辩呢!

确实如此,但也有例外。

当两种不同的观点交锋时,有理的一方必然会胜出;当两种不同的道理相互较量时,善于辩论的一方会先得到认可。

张良凭借智慧成为帝师,仲连凭借智慧获得崇高地位,庄子凭借智慧达到旷达的境界,张仪、公孙衍凭借智慧获得富贵,端木子凭借智慧被列入四科之一,孟子凭借智慧继承了三圣的衣钵。

所以,有时候一句话的分量可以重于九鼎,一次简单的劝说可以胜过十万大军,一封简短的书信可以比十位官员的作为更有价值,口舌的力量难道不重要吗?

“言辞微妙而中肯,足以解决纷争”;“言辞如果没有文采,传播就不会远”。

君子的一句话可以让人认为他聪明,也可以让人认为他不聪明。

智慧蕴藏在内心,言辞则流露在外。

《诗经》中说:“正因为拥有这些,所以才显得相似。”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注解

冯子:冯子可能指的是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其对民间故事的收集和改编而闻名。

智非语也:智慧并非仅仅通过言语表达,真正的智慧超越言语。

喋喋者必穷:指那些只会空谈而无实际行动的人最终会陷入困境。

期期者有庸:指那些能够把握时机、有实际行动的人会有所成就。

两舌相战:比喻两种不同的观点或理论之间的辩论。

子房:张良,字子房,西汉初年著名谋士,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仲连:指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以辩才和智慧闻名。

庄生: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旷达的哲学思想著称。

仪、衍:可能指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苏秦,以辩才和外交手段获得富贵。

端木子:端木赐,孔子的弟子之一,以言辞和智慧著称。

孟氏: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比喻极其重要的事物。

十万师:比喻强大的军事力量。

片纸书:指简短的文字或书信,比喻言辞的力量。

十部从事:比喻繁琐的事务或冗长的文字。

谈言微中:指言辞微妙而切中要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指言辞如果没有文采,其影响力不会广泛传播。

君子一言以为智:指君子的一句话可以显示出其智慧。

智泽于内,言溢于外:智慧蕴藏于内心,言辞则流露于外。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意为只有真正拥有某种品质,才能表现出与之相似的特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冯梦龙的作品,通过对智慧与言辞的探讨,揭示了言辞的力量与智慧的内在联系。冯子首先指出,智慧并非仅仅通过言语表达,真正的智慧超越言语。那些只会空谈而无实际行动的人最终会陷入困境,而能够把握时机、有实际行动的人则会有所成就。这一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行合一的重视,强调智慧不仅在于言辞,更在于行动。

接着,冯子通过列举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张良、鲁仲连、庄子、张仪、苏秦、端木赐和孟子,进一步阐述了言辞的力量。这些人物或以智慧谋略著称,或以辩才闻名,或以哲学思想影响后世,他们的言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后世仍然被传颂。冯子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言辞的力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实际的军事力量更为强大。

冯子还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唯其有之,是以似之’,进一步强调了智慧与言辞的内在联系。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通过言辞表现出与之相似的特质。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修养的重视,也揭示了言辞与智慧之间的深刻关系。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和引用经典文献,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同时,冯子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文风。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冯梦龙对智慧与言辞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言辞力量的重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冯子不仅展示了言辞的力量,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观。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语智部-总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0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