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宗泽-原文
金寇犯阙,銮舆南幸。
贼退,以宗公汝霖尹开封。
初至,而物价腾贵,至有十倍于前者。
郡人病之,公谓参佐曰:“此易事,自都人率以饮食为先,当治其所先,缓者不忧于平也。”
密使人问米麦之值,且市之。
计其值,与前此太平时初无甚增。
乃呼庖人取面,令作市肆笼饼大小为之,乃取糯米一斛,令监军使臣如市沽酝酒,各估其值,而笼饼枚六钱,酒每觚七十足。
出勘市价,则饼二十,酒二百也。
公先呼作坊饼师至,讽之曰:“自我为举子时来京师,今三十年矣,笼饼枚七钱,而今二十,何也,岂麦价高倍乎?”
饼师曰:“自都城经乱以来,米麦起落,初无定价,因袭至此,某不能违众独减,使贱市也。”
公即出兵厨所作饼示之,且语之曰:“此饼与汝所市重轻一等,而我以目下市直,会计薪面工值之费,枚止六钱,若市八钱,则有二钱之息,今为将出令,止作八钱,敢擅增此价而市者,罪应处斩。且借汝头以行吾令也。”
明日饼价仍旧,亦无敢闭肆者。
次日呼官沽任修武至,讯之曰:“今都城糯米价不增,而酒值三倍,何也?”
任恐悚以对曰:“某等开张承业,欲罢不能。而都城自遭寇以来,外居宗室及权贵亲属私酿甚多,不如是无以输纳官曲之值与工役油烛之费也。”
公曰:“我为汝尽禁私酿,汝减值百钱,亦有利入乎?”
任叩额曰:“若尔,则饮者俱集,多中取息,足办输役之费。”
公熟视久之,曰:“且寄汝头颈上,出率汝曹即换招榜,一觚止作百钱,是不患乎私酝之搀夺也!”
明日出令:“敢有私造曲酒者,捕至不问多寡,并行处斩。”
于是倾糟破觚者不胜其数。
数日之间,酒与饼值既并复旧,其他物价不令而次第自减,既不伤市人,而商旅四集,兵民欢呼,称为神明之政。
时杜充守北京,号“南宗北杜”云。
〔评〕借饼师头虽似惨,然禁私酿、平物价,所以令出推行全不费力者,皆在于此。
亦所谓权以济难者乎?
当湖冯汝弼《祐山杂说》云:“甲辰凶荒之后,邑人行乞者什之三,逋负者什之九。
明年,本府赵通判临县催征,命选竹板重七斤者,拶长三寸者,邑人大恐,或诳行乞者曰:‘赵公领府库银三千两来赈济,汝何不往?’
行乞者更相传播,须臾数百人相率诣赵。
赵不容入,则叫号跳跃,一拥而进,逋负者随之,逐隶人,毁刑具,呼声震动。
赵惶惧莫知所措。
余与上莘辈闻变趋入,赵意稍安,延入后堂。
则击门排闼,势益猖獗。
问欲何为,行乞者曰:‘求赈济。’
逋负者曰:‘求免征。’
赵问为首者姓名,余曰:‘勿问也,知其姓名,彼虑后祸,祸反不测,姑顺之耳。’
于是出免征牌,及县备豆饼数百以进,未及门辄抢去,行乞者率不得食。
抵暮,余辈出,则号呼愈甚,突入后堂矣!
赵虑有他变,逾墙宵遁。
自是民颇骄纵无忌。
又二月,太守郭平川应奎推为首者数人于法,即惕然⑤相戒,莫敢复犯矣。
向使赵不严刑,未必致变;郭不正法,何由弭乱?
宽严操纵,唯识时务者知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宗泽-译文
金兵侵犯京城,皇帝南逃。
贼兵退去后,宗泽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刚到任时,物价飞涨,甚至比之前贵了十倍。
百姓深受其苦,宗泽对下属说:“这事容易解决,京城的人大多以饮食为首要需求,只要先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他暗中派人调查米麦的价格,并购买了一些。
计算后发现,价格与太平时期相比并没有太大涨幅。
于是他叫来厨师,让他们按照市面上的规格制作笼饼,又取了一斛糯米,让监军使臣去市场上买酒,各自估算价格,结果笼饼每个六钱,酒每觚七十钱。
然而市面上笼饼卖二十钱,酒卖二百钱。
宗泽叫来做笼饼的师傅,讽刺他说:“我从考举人时来到京城,至今已有三十年了,那时笼饼每个七钱,现在却卖二十钱,难道是因为麦价涨了好几倍吗?”
饼师回答说:“自从京城经历战乱以来,米麦价格波动不定,没有固定价格,大家一直这样卖,我不敢独自降价,以免影响市场。”
宗泽随即拿出兵营厨房做的饼给他看,并说:“这饼和你卖的重量一样,我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包括面粉和人工成本,每个饼的成本只有六钱,如果卖八钱,还能赚两钱。现在我下令,笼饼只能卖八钱,谁敢擅自涨价,就处以斩刑。我要借你的头来推行我的命令。”
第二天,饼价恢复了原价,也没有人敢关门停业。
接着宗泽叫来负责卖酒的任修武,问他:“现在京城的糯米价格没有上涨,为什么酒价却涨了三倍?”
任修武惶恐地回答:“我们开店做生意,想停也停不下来。自从京城遭难以来,外地的宗室和权贵亲属私下酿酒的人很多,如果不涨价,我们无法支付官方的酒税和人工、油烛等费用。”
宗泽说:“我帮你彻底禁止私酿,你把酒价降到一百钱,还能有利润吗?”
任修武叩头说:“如果能这样,喝酒的人都会来我们这里,利润足够支付各种费用。”
宗泽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把你的头留在脖子上,你立刻去换招牌,酒每觚只卖一百钱,这样就不怕私酿酒的竞争了!”
第二天,宗泽下令:“谁敢私自酿酒,抓到后不论数量多少,一律处斩。”
于是,许多私酿酒的人纷纷销毁酒具。
几天之内,酒和饼的价格都恢复了原价,其他物价也自动下降,既没有伤害到市场,商人也纷纷聚集,军民欢呼,称这是神明般的政策。
当时杜充守卫北京,人们称他们为“南宗北杜”。
〔评论〕虽然借饼师的头来推行政策看似残忍,但禁止私酿、平抑物价,使得政令得以顺利推行,正是靠这种手段。
这难道不是所谓的“权宜之计”吗?
当湖冯汝弼在《祐山杂说》中写道:“甲辰年灾荒之后,县城里行乞的人占了十分之三,欠债的人占了十分之九。
第二年,本府的赵通判到县里催收税款,命令选用七斤重的竹板和三寸长的夹棍,县里的人非常害怕,有人骗行乞的人说:‘赵公带了三千两银子来赈济,你们为什么不去领?’
行乞的人互相传播消息,很快就有几百人聚集到赵通判那里。
赵通判不让他们进去,这些人就大声喊叫,冲了进去,欠债的人也跟了进去,赶走了衙役,毁坏了刑具,喊声震天。
赵通判吓得不知所措。
我和上莘等人听说后赶紧进去,赵通判稍微安心了一些,把我们请到后堂。
外面的人继续砸门,气势更加嚣张。
问他们想要什么,行乞的人说:‘我们要赈济。’
欠债的人说:‘我们要免税。’
赵通判问谁是领头的人,我说:‘不要问了,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担心以后被报复,反而会惹出更大的祸患,不如先顺着他们。’
于是赵通判发布了免税的告示,并准备了数百个豆饼,还没送到门口就被抢光了,行乞的人大多没吃到。
到了傍晚,我们出来时,外面的人喊得更凶,甚至冲进了后堂!
赵通判担心有更大的变故,连夜翻墙逃走了。
从此,百姓变得骄纵无忌。
两个月后,太守郭平川将几个领头的人依法处置,百姓这才开始互相告诫,不敢再闹事。
如果当初赵通判不严刑催税,未必会引发民变;如果郭太守不依法处置,又怎么能平息动乱?
宽严之间的把握,只有懂得时务的人才能掌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宗泽-注解
金寇犯阙:指金国军队侵犯宋朝的都城。
銮舆南幸:指皇帝的车驾南迁,即皇帝南逃。
宗公汝霖:指宗泽,字汝霖,北宋末年名将,曾任开封府尹。
物价腾贵:物价飞涨。
庖人:厨师。
笼饼:一种面食,类似于现代的馒头或包子。
糯米:一种粘性较强的米,常用于酿酒。
觚:古代盛酒的器皿,此处指酒的单位。
私酿:私自酿酒,未经官方许可的酿酒行为。
杜充:北宋末年的官员,曾任北京(今河北大名)守将。
南宗北杜:指宗泽和杜充,两人分别在南方的开封和北方的北京担任要职,故有此称。
权以济难:指在特殊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来解决问题。
甲辰凶荒:指北宋末年的一次大饥荒,发生在甲辰年(1124年)。
逋负者:欠债的人。
赵通判:指赵姓的通判,通判是宋代地方官名,负责监察地方行政。
竹板:古代刑具,用于鞭打犯人。
拶:古代刑具,用于夹手指。
郭平川:指郭应奎,字平川,北宋末年的官员,曾任太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宗泽-评注
本文通过宗泽在开封府尹任上平抑物价、整顿市场秩序的故事,展现了北宋末年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的背景下,一位有作为的官员如何通过智慧和果断的手段来稳定市场、安抚民心的历史场景。宗泽的举措不仅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
宗泽首先通过调查发现,米麦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并未大幅上涨,而是由于市场混乱和商人的投机行为导致物价飞涨。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亲自制作笼饼、酿酒,并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迫使市场上的商贩不得不降价。这一举措不仅迅速平抑了物价,还赢得了百姓的赞誉,被称为“神明之政”。
宗泽的治理手段虽然严厉,甚至不惜以“借汝头以行吾令”来震慑不法商人,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百姓的利益。这种“权以济难”的做法,体现了在特殊时期,官员需要采取非常手段来应对危机。宗泽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果断和智慧,更在于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市场规律的准确把握。
文章还通过对比赵通判和郭平川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宽严相济的重要性。赵通判因过于严苛而引发民变,而郭平川则通过依法惩治首恶,迅速平息了骚乱。这一对比说明,治理社会不仅需要严厉的手段,更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宗泽的治理故事,展现了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中的官员如何通过智慧和果断的手段来稳定市场、安抚民心。宗泽的举措不仅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文章通过对宗泽、赵通判和郭平川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宽严相济的重要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