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韩昭侯子之-原文
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
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
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
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韩昭侯子之-译文
韩昭侯假装丢失了一个指甲,非常急切地寻找。
他的随从们因此割下自己的指甲来献给他,韩昭侯通过这件事来考察随从们的忠诚。
子之在燕国做宰相时,坐在那里假装说:“刚才跑出门的是一匹白马。”
他的随从们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个人跑出去追赶,回来报告说:“确实有。”
子之通过这件事知道了随从们的不诚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韩昭侯子之-注解
韩昭侯:战国时期韩国的君主,以智慧和权谋著称。
佯亡:假装丢失。佯,假装;亡,丢失。
爪:指甲,古代常用来象征权力或身份。
子之:战国时期燕国的宰相,以机智和权谋闻名。
佯言:假装说。佯,假装;言,说。
白马:白色的马,古代常被视为祥瑞或特殊的象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韩昭侯子之-评注
这两则故事分别讲述了韩昭侯和子之通过巧妙的手段来测试臣下的忠诚与诚信。韩昭侯假装丢失了一枚指甲,并急切地寻找,臣下们为了讨好他,纷纷割下自己的指甲来效仿。子之则假装看到一匹白马出门,臣下们大多表示没有看到,只有一人追出去并报告说有白马。通过这些手段,两位君主成功地测试出了臣下的忠诚与诚信。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两则故事反映了古代君主对臣下忠诚与诚信的高度重视。在古代社会,君主的权力和地位往往依赖于臣下的忠诚,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测试臣下的忠诚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韩昭侯和子之的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权谋,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忠诚与诚信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两则故事通过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对话,成功地塑造了韩昭侯和子之的智者形象。故事中的情节设计巧妙,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揭示了臣下的真实面目。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故事的主题更加鲜明。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两则故事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文化的一种记录,也是对古代智慧和权谋的一种展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君主如何通过智慧和权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忠诚与诚信的高度重视。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也对现代社会的领导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