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黠童子-原文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
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
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后来问曰:“何泣也?”
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
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黠童子-译文
有一个小孩跟随主人外出做官。
从县里要了一匹马,但那匹马非常差劲。
看到后面来的人骑着一匹骏马,飞奔而来,小孩手握缰绳,假装在马背上哭泣。
后面来的人问道:“你为什么哭呢?”
小孩回答说:“我的马跑得太快,我担心它会失控而伤害到我。”
后面来的人以为小孩年幼可信,觉得这匹马更好,于是下马与小孩交换。
小孩得到骏马后,立刻策马离去,后面来的人骑上那匹差劲的马,才意识到被骗了,但已经追不上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黠童子-注解
宦游:指官员因公务或调任而外出旅行。
驽下:指马匹品质低劣,速度慢。
骏马:指品质优良、速度快的马。
奔逸绝尘:形容马匹奔跑极快,尘土飞扬,形容速度极快。
泛驾:指马匹失控,难以驾驭。
稚弱:指年幼或体弱,这里指童子显得年幼或体弱。
策而去:指骑马快速离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黠童子-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一个童子与后来人之间的马匹交换,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欺骗。童子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佯装哭泣,成功地让后来人相信他的马匹难以驾驭,从而交换到了一匹更好的马。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马匹的重视,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时的心理变化。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马匹的依赖和重视。马匹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童子通过交换马匹,实际上是在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欺骗。童子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更好的马匹,而后来人则因为轻信而失去了自己的马匹。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成功地刻画了童子和后来人的形象。童子的聪明和机智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来人的轻信和后悔也通过他的反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马匹的重视,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欺骗。这种信任与欺骗的关系,在古代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一个简单的马匹交换情节,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欺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马匹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主题。这段文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