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

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

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

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

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

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

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

难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

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

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

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贼乎?

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

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译文

冯子说:智慧为什么被称为杂呢?因为它既聪明又狡猾,既聪慧又微小。

真正的智慧并不追求狡猾,但真正的智慧有时反而被狡猾的人所困扰;大智慧并不追求微小,但大智慧有时反而被微小的人所欺骗。

打破狡猾,那么正直的人就会胜利;认识到微小,那么大智慧的人又会胜利。

何况狡猾如果归于正直,未必不是正直;微小如果充实为大,未必不是大呢?

一块糖,夷人用来娱乐老人,跖用来润滑门户,所以狡猾可以变为正直,正直也可以变为狡猾。

一块不龟裂的土地,有人用它来战胜敌人并封赏,有人却免不了被水淹没,所以大可以变为小,小也可以变为大。

杂智具备了,天下就没有多余的智慧了。

有人反驳说:“大智若愚,这不是多余的智慧吗?”

我回答说:“正因为没有多余的智慧,才可以有多余的智慧。泰山如果拒绝一撮土,河海如果拒绝涓涓细流,那么它们也就不成其为泰山和河海了!”

鸡鸣狗盗之徒,最终帮助孟尝君逃脱,成为薛地的上宾,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他们。

我又怎么知道古人所说的正直和伟大,不会反而成为不善用智慧的人的祸害呢?

因此,以“杂智”作为本篇的结尾。

得到智慧,化解其杂也可以;忽略其杂,采纳其智慧也可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注解

冯子:冯子,即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短篇小说集闻名。

杂智:指各种不同的智慧,包括聪明、狡诈、机智等,强调智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黠而狡:黠指聪明,狡指狡猾,形容智慧中带有狡猾的成分。

慧而小:慧指智慧,小指狭隘,形容智慧虽高但局限于小处。

正智:指正直、纯粹的智慧,不带有狡猾或狭隘的成分。

大智:指广博、深远的智慧,不拘泥于小节。

鸡鸣狗盗:指小伎俩或小聪明,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形容孟尝君的门客通过小伎俩帮助他脱困。

孟尝:即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以广纳门客、善于用人著称。

太山:即泰山,古代五岳之一,象征高大、稳固。

河海:指黄河和海洋,象征广阔、深远。

撮土:指一小撮土,象征微小的事物。

涓流:指细小的水流,象征微小的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评注

冯梦龙在《杂智》一文中,通过对智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探讨,揭示了智慧的多面性和辩证关系。他首先提出‘杂智’的概念,认为智慧并非单一的正直或广博,而是包含了狡猾、狭隘等多种成分。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对智慧的单一化理解,强调了智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冯梦龙进一步指出,正直的智慧有时会被狡猾所困,广博的智慧有时会被狭隘所欺。这表明,智慧并非绝对的好或坏,而是取决于如何运用。他通过‘鸡鸣狗盗’的典故,说明即使是小伎俩,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观点体现了冯梦龙对智慧的实用主义态度,强调智慧的价值在于其应用效果。

在文中,冯梦龙还提出了‘大智若愚’的观点,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表现为愚钝。这种观点与道家思想中的‘大巧若拙’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智慧的内在性和隐蔽性。冯梦龙通过‘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的比喻,进一步说明真正的智慧是包容和广博的,能够容纳各种微小的成分。

最后,冯梦龙以‘杂智’作为文章的结尾,强调智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认为,智慧的价值在于其灵活性和实用性,而不是其单一性或纯粹性。这种观点体现了冯梦龙对智慧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智慧的新视角。

总的来说,冯梦龙的《杂智》一文通过对智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探讨,揭示了智慧的辩证关系和实用价值。他的观点不仅丰富了传统智慧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智慧的新思路。这篇文章在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总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