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原文

有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

尝夜从二盗入巨姓家,登屋翻瓦,使二盗以绳下之,搜资入之柜,命二盗系上已,复下其柜,入资上之,如是者三矣。

躄盗自度曰:“柜上,彼无置我去乎。”

遂自入坐柜中,二盗系上之,果私语曰:“资重矣,彼出必多取,不如弃去。”

遂持柜行大野中,一人曰:“躄盗称善偷,乃为我二人卖。”

一人曰:“此时将见主人翁矣。”

相与大笑欢喜,不知躄盗乃在柜中,顷二盗倦,坐道上,躄盗度将曙,又闻远舍有人语笑,从柜中大声曰:“盗劫我。”

二盗惶讶遁去,躄盗顾乃得金资归。

何大复作《躄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译文

有一个跛脚的盗贼,一只脚跛了,擅长穿墙。

曾经在夜里跟随两个盗贼进入一个大户人家,爬上屋顶翻瓦,让两个盗贼用绳子把他放下去,搜刮财物放入柜子,命令两个盗贼把柜子系上去,然后再把柜子放下来,把财物放进去,这样反复了三次。

跛脚盗贼自己心里想:“柜子上去后,他们会不会把我丢下不管呢。”

于是他自己钻进柜子里坐着,两个盗贼把柜子系上去后,果然私下说:“财物太重了,他出来一定会多拿,不如把他丢下。”

于是他们带着柜子走到荒野中,一个人说:“跛脚盗贼号称擅长偷盗,结果被我们两个卖了。”

另一个人说:“这时候他应该见到主人了吧。”

两人一起大笑,非常高兴,却不知道跛脚盗贼还在柜子里。过了一会儿,两个盗贼累了,坐在路边,跛脚盗贼估计天快亮了,又听到远处房子里有人说话和笑声,就从柜子里大声喊道:“盗贼抢劫我!”

两个盗贼惊慌失措地逃走了,跛脚盗贼于是得到了金银财物回家。

何大复写了《躄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注解

躄盗:指跛足的盗贼,这里特指一个擅长偷窃的跛足盗贼。

穿窬:指穿墙越户,形容盗贼的偷窃技巧高超。

巨姓家:指大户人家,通常指有钱有势的家庭。

资:指财物、钱财。

柜:指存放财物的箱子或柜子。

大野:指广阔的野外或荒野。

主人翁:指被盗家庭的主人。

何大复:指明代文学家何景明,字大复,著有《躄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评注

《躄盗篇》是明代文学家何景明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跛足盗贼的机智与狡猾。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盗贼的聪明才智和盗贼之间的尔虞我诈。

首先,故事中的躄盗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的偷窃技巧却非常高超,能够轻松地穿墙越户,进入大户人家进行偷窃。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躄盗的个人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盗贼的复杂态度,既有厌恶,也有一定的钦佩。

其次,故事中的二盗在偷窃过程中表现出贪婪和自私,他们不仅没有遵守与躄盗的约定,反而在得到财物后想要抛弃躄盗。这种描写揭示了盗贼之间的不信任和利益冲突,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

最后,躄盗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机智和冷静,他通过大声呼喊吓跑了二盗,成功保住了自己的财物。这种情节设计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突出了躄盗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躄盗篇》通过盗贼的故事,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故事中的盗贼虽然从事不法活动,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变能力却让人印象深刻。这种描写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引发了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从艺术特色来看,《躄盗篇》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塑造了一个机智狡猾的盗贼形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紧张刺激,又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和讽刺。

从历史价值来看,《躄盗篇》作为明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盗贼故事的描写,作者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断脚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