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颜真卿-原文
真卿为平原太守,禄山逆节颇著,真卿托以霖雨,修城浚壕,阴料丁壮,实储廪,佯命文士饮酒赋诗。
禄山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未几禄山反,河朔尽陷,唯平原有备。
〔评〕小寇以声驱之,大寇以实备之。
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
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
必有深沉之思,然后有通变之略。
微乎!微乎!岂易言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颜真卿-译文
颜真卿担任平原太守时,安禄山的叛逆行为已经非常明显。颜真卿借口连绵大雨,修缮城墙,疏通壕沟,暗中招募壮丁,充实粮仓,同时假装让文士们饮酒作诗。
安禄山秘密侦查后,认为这些书生不足为虑。不久,安禄山反叛,河朔地区全部沦陷,只有平原郡有所准备。
〔评论〕对付小股敌人可以用声势驱赶,对付大股敌人则要用实际的准备。
有时没有准备却装作有准备,是为了阻止敌人的阴谋;
有时有准备却装作没有准备,是为了消除敌人的戒心。
必须有深沉的思考,才能有灵活应变的策略。
微妙啊!微妙啊!这哪里是容易说清楚的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颜真卿-注解
真卿: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曾任平原太守。
平原太守:唐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平原地区的行政事务。
禄山:安禄山,唐代叛将,发动安史之乱。
逆节:指安禄山的叛乱行为。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此处指颜真卿借口天气原因进行防御准备。
修城浚壕:修筑城墙和疏通护城河,指加强防御工事。
阴料丁壮:暗中招募壮丁,准备防御力量。
实储廪:充实粮仓,储备粮食。
文士:文人,此处指颜真卿假装与文人饮酒赋诗,以麻痹敌人。
河朔: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此处指安禄山叛乱后占领的地区。
小寇以声驱之:对付小规模的敌人可以用声势吓退。
大寇以实备之:对付大规模的敌人需要实际的准备。
杜其谋:阻止敌人的阴谋。
消其忌:消除敌人的忌惮。
深沉之思:深远的思考。
通变之略:灵活应变的策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颜真卿-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颜真卿在安禄山叛乱前夕的智慧和策略。颜真卿作为平原太守,面对安禄山的叛乱威胁,采取了巧妙的防御措施。他借口连绵的雨水,修筑城墙、疏通护城河,暗中招募壮丁,充实粮仓,同时假装与文人饮酒赋诗,以麻痹敌人。这种策略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深谋远虑,也体现了他在危机中的冷静和智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策略。颜真卿的行为不仅是对抗外敌的防御措施,更是一种心理战术。他通过假装与文人饮酒赋诗,成功地让安禄山低估了他的防御能力,从而在叛乱爆发时,平原地区得以保全。这种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虚实”思想,即通过虚张声势或隐藏实力来迷惑敌人。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精炼,通过寥寥数语,生动地描绘了颜真卿的智慧和策略。作者通过对比“小寇以声驱之”和“大寇以实备之”,强调了在面对不同规模的敌人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颜真卿的深谋远虑。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唐代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颜真卿的智慧和策略,不仅在当时保全了平原地区,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段文字不仅是对颜真卿个人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古代智慧和策略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描述颜真卿的智慧和策略,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