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原文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鲜有全者。

阮籍托志酣饮,绝不与世事。

司马昭初欲为子炎求昏于籍,籍一醉六十日,昭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访以时事,欲因其可否致之阮籍罪,竟以酣醉不答获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译文

在魏国和晋国交替的时期,天下动荡不安,有名望的士人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

阮籍借酒消愁,沉醉于饮酒,完全不过问世事。

司马昭最初想为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婚,但阮籍连续醉酒六十天,司马昭无法开口,只好作罢。

钟会多次以时事为由拜访阮籍,想通过他的态度来定他的罪,但阮籍因为醉酒不回答,最终得以免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注解

魏、晋之际:指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魏国与晋朝交替的时期,大约在公元220年至280年之间,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剧烈。

名士:指在文化、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力和地位的知识分子或士人。

阮籍: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以放达不羁、饮酒避世著称。

酣饮:指大量饮酒,达到醉醺醺的状态。

司马昭: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后来其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

钟会: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后来因谋反被杀。

致之阮籍罪:指试图通过阮籍的言行来定罪于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评注

这段文字描绘了魏晋时期名士阮籍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智慧。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许多名士因为政治斗争而丧命,阮籍选择了通过酣饮来避世,以此保持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政治清白。

阮籍的行为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选择。他通过醉酒来拒绝司马昭的提亲,避免了可能的政治联姻带来的风险。同时,当钟会试图通过讨论时事来陷害他时,阮籍再次利用醉酒作为挡箭牌,成功地避免了政治迫害。

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阮籍个人的智慧和生存策略,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和生存状态。在那个时代,许多士人选择隐居或放达不羁的生活方式,以此来逃避政治斗争和保持个人尊严。

从文化角度来看,阮籍的行为和选择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总之,这段文字不仅是对阮籍个人生活的描述,更是对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深刻反映。通过对阮籍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阮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