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原文

南俗尚鬼,狄武襄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祝曰:“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投此钱尽钱面。”

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倏一掷,百钱皆面,于是举军欢呼,声震林野。

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视,乃两面钱也。

〔评〕桂林路险,士心惶感,故假神道以坚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译文

南方风俗崇尚鬼神,狄武襄在征讨侬智高时,大军刚出发到桂林的南边,便祈祷说:“胜负没有依据。”

于是拿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着,与神明约定:“如果大获全胜,投掷这些钱时全部都是正面朝上。”

左右的人劝止他说:“如果不顺利,恐怕会影响军心。”

狄武襄不听,万众瞩目之下,他挥手一掷,一百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于是全军欢呼,声音震动山林。

狄武襄也非常高兴,命令左右取来一百枚钉子,按照铜钱的分布疏密,钉在地上,并用青纱罩住,亲手封好,说:“等凯旋归来,再感谢神明取回铜钱。”

后来平定邕州后回师,按照约定取回铜钱。幕府的士大夫们一起查看,发现这些铜钱都是两面一样的。

〔评论〕桂林的道路险峻,士兵们心中惶恐,所以借助神道来坚定军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注解

南俗尚鬼:南方地区的风俗中,人们普遍信仰鬼神。

狄武襄:北宋名将狄青,字武襄,以勇猛善战著称。

侬智高:北宋时期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

桂林:今广西桂林市,古代为岭南重镇。

百钱: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通过投掷钱币来预测吉凶。

钱面:钱币的正面,通常刻有文字或图案,象征吉祥。

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古代为岭南重要城市。

幕府:古代将领的办公场所,也指将领的参谋团队。

两面钱:钱币的正反两面,此处指钱币的正反面都有图案或文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宋名将狄青在征讨侬智高叛乱时的一段轶事,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智慧与信仰。狄青在出征前,通过投掷百钱来占卜战争的胜负,这一行为不仅反映了他对神明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对士兵心理的深刻理解。

首先,狄青选择在桂林之南进行占卜,桂林地处岭南,地形险峻,士兵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恐惧和不安。狄青通过占卜的方式,借助神明的力量来稳定军心,这是一种心理战术。他通过公开的占卜仪式,向士兵们传递了必胜的信心,从而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其次,狄青在占卜时与神明约定,若百钱皆面,则预示大捷。这一约定不仅是对神明的承诺,也是对士兵们的激励。当百钱果然全部为面时,全军欢呼,士气大振。狄青随后用钉子将钱币固定在地面,并用青纱笼罩,表示对神明的尊重和感谢。这一系列行为不仅增强了士兵们的信心,也体现了狄青对神明的虔诚。

最后,狄青在凯旋归来后,按照约定取回钱币,幕府的士大夫们发现这些钱币竟然是两面钱。这一细节揭示了狄青的智慧与谋略。他通过巧妙的手段,既稳定了军心,又避免了因占卜结果不如意而导致的士气低落。这种对士兵心理的精准把握,正是狄青作为一代名将的过人之处。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鬼神信仰的普遍性。在战争这种生死攸关的场合,人们往往借助神明的力量来寻求心理安慰和信心支持。狄青的行为不仅是对神明的敬畏,也是对士兵心理的深刻理解。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狄青的智慧与谋略。作者通过对比狄青的公开占卜与幕府士大夫的发现,揭示了狄青的深谋远虑。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也突出了狄青作为将领的智慧与胆识。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狄青在征讨侬智高叛乱中的一段轶事,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岭南地区的军事、文化和社会状况。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术和对神明信仰的重视,为我们研究古代军事史和文化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狄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