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原文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

库吏惧,欲自缚请死。

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

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译文

曹操有一副马鞍存放在库房中,被老鼠咬坏了。

库房的官吏非常害怕,想要自己绑起来去请罪。

曹冲对他说:“等三天。”

曹冲于是用刀在自己的单衣上戳了几个洞,像是被老鼠咬的一样,然后去见曹操,假装很忧愁的样子。

曹操问他怎么了,曹冲回答说:“民间传说老鼠咬衣服是不吉利的,现在我的衣服被咬了,所以很担忧。”

曹操说:“这是胡说八道,不用烦恼。”

不久,库房的官吏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在旁边都被咬了,何况马鞍挂在柱子上呢。”

最终没有追究这件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注解

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的实际建立者。

马鞍:骑马时放在马背上的坐具,古代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

库吏:古代管理仓库的小官吏,负责仓库物资的保管和出入库记录。

自缚请死:古代一种自我惩罚的方式,表示对过失的极度悔恨和自责。

冲:指曹冲,曹操的儿子,以聪明才智著称,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单衣:古代的一种轻便衣物,通常为单层,适合夏季穿着。

鼠啮:老鼠咬啮,古代认为老鼠咬坏物品是不吉利的征兆。

谬为愁状:假装忧愁的样子,用以掩饰真实意图或试探他人反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展现了曹冲的机智和曹操的宽容。故事中,库吏因马鞍被老鼠咬坏而恐惧,准备自缚请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责任的严格要求和人们对不吉利征兆的迷信。曹冲的机智在于他通过假装自己的衣服被老鼠咬坏,来试探曹操的反应,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库吏的危机。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智慧和机智的推崇。曹冲的行为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成员间相互扶持和保护的重视。曹操的宽容则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领导者的胸襟和对下属的体谅,这种宽容和理解在古代严苛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曹冲的机智和曹操的宽容在短短几句话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体现了古代文学中“言简意赅”的艺术风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个故事不仅是对曹冲和曹操个人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对这一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们对智慧和宽容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曹冲》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