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晏婴二-原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同事景公,恃其勇力而无礼,晏子请除之,公曰:“三子者搏之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请公使人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曰:“接一搏豨,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①,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相惊,以为河伯。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②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命,公葬之以士礼。
其后诸葛亮作《梁甫吟》以哀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晏婴二-译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一起侍奉齐景公,他们依仗自己的勇力而行为无礼,晏子请求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搏斗起来无法制服,刺杀他们恐怕也未必能成功。”
晏子请求景公派人送给他们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人为什么不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呢?”
公孙接说:“我曾经徒手搏击野猪,又徒手搏击母虎,以我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必与别人分享。”说完就拿起了桃子。
田开疆说:“我曾经埋伏兵力,两次击退敌军,以我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必与别人分享。”说完也拿起了桃子。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君主渡河,一只大鳖咬住了左边的马,拖入了急流之中。当时我还不会游泳,但我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最终抓住大鳖并杀死了它。我左手抓住马尾巴,右手提着鳖头,像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的人都惊呆了,以为我是河神。以我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必与别人分享,你们两人为什么不把桃子还回来?”说完就拔剑站了起来。
公孙接和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拿了桃子却不谦让,这是贪婪;但如果不敢死,那就是没有勇气。”于是他们都把桃子还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
古冶子说:“他们两个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别人来夸耀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不敢死,这是没有勇气。”于是他也把桃子还了回去,自刎而死。
使者回去复命,景公以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们。
后来诸葛亮写了一首《梁甫吟》来哀悼他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晏婴二-注解
公孙接: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以勇力著称,与田开疆、古冶子并称为齐国的三位勇士。
田开疆: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以勇力和军事才能闻名,与公孙接、古冶子并称为齐国的三位勇士。
古冶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以勇力和忠诚著称,与公孙接、田开疆并称为齐国的三位勇士。
景公:指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晏子:指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以智慧和忠诚闻名。
二桃杀三士:这是一个成语,源自这个故事,意指用巧妙的手段使对手自相残杀。
左骖:古代战车左边的马,通常指战车的一部分。
挈领:指自刎,古代的一种自杀方式。
梁甫吟:诸葛亮所作的一首诗,用以哀悼这三位勇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晏婴二-评注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主要人物是齐景公、晏子以及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故事的核心是通过晏子的巧妙计策,利用二桃引发三位勇士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他们自相残杀。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重视。晏子作为一位智者,通过巧妙的手段解决了齐景公的难题,展示了智慧的力量。而三位勇士虽然勇猛,但最终因为争功而自相残杀,揭示了过度追求个人荣誉和功名的危险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个故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刻画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晏子的机智、三位勇士的勇猛和最终的悲剧性结局,都通过对话和行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特别是三位勇士在争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自信到最后的自我牺牲,展现了深刻的人性冲突。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寓言,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它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个人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来应对挑战。同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素材,如诸葛亮的《梁甫吟》就是对这三位勇士的哀悼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示了智慧和勇气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和价值。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