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原文

卓文君既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

相如与文君谋,乃复如临邛,尽卖其车骑,置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缶卢,身自穿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市中。

王孙闻而耻之,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乃复还成都为富人。

〔评〕卓王孙始非能客相如也,但看临邛令面耳;终非能婿相如也,但恐辱富家门面耳。

文君为之女,真可谓犁牛骍角矣!

王吉始则重客相如,及其持节喻蜀,又为之负弩前驱,而当缶卢涤器时,不闻下车慰劳,如信陵之于毛公、薛公也,其眼珠亦在文君下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译文

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后,司马相如与她一起骑马回到成都,家中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

卓王孙非常生气,不愿意分给他们一分钱。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商量后,决定再次回到临邛,卖掉他们的车马,开设一家酒馆卖酒,让卓文君在酒馆里当掌柜,司马相如自己则穿着短裤,与普通工人一起在市场上洗刷器皿。

卓王孙听说后感到羞耻,不得已,分给卓文君一百个仆人和一百万钱,于是他们又回到成都,成为了富人。

〔评论〕卓王孙最初并不愿意接纳司马相如,只是看在临邛县令的面子上;最终也不愿意让司马相如做女婿,只是担心会辱没富家的门面。

卓文君作为他的女儿,真可以说是像犁牛一样有角啊!

王吉最初非常看重司马相如,等到他持节去蜀地时,又为他背着弩箭在前面开路,但当司马相如在酒馆里洗刷器皿时,却没有听说他下车去慰劳,就像信陵君对待毛公、薛公那样,他的眼光也不如卓文君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注解

卓文君:西汉时期著名才女,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以辞赋闻名。

临邛:今四川邛崃市,古时为蜀地重镇。

缶卢:古代酒肆中盛酒的器具,此处指代酒肆。

犊鼻褌:古代一种短裤,形似牛犊的鼻子,多为劳动者所穿。

庸保:指酒肆中的杂役。

王吉:西汉官员,曾任临邛令,后升任蜀郡太守。

信陵: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著称。

毛公、薛公:信陵君门下的两位贤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的生活经历。故事展现了卓文君为爱情甘愿放弃富贵生活的勇气,以及司马相如为生计放下身段的务实态度。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个故事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婚姻自由与门第观念的冲突。卓文君作为富家女,敢于突破礼教束缚,追求真爱,体现了汉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卓王孙最初的态度则代表了当时社会对门第观念的重视。

艺术特色方面,司马迁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家居徒四壁立’与’乃复还成都为富人’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经历的起伏。同时,’身自穿犊鼻褌,与庸保杂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司马相如放下身段、自食其力的形象。

历史价值上,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标准。他赞赏卓文君的勇气,批评王吉的势利,体现了其’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

评语部分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犁牛骍角’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卓文君的出类拔萃。对王吉的批评则通过对比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突出了其势利眼的特点。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司马迁’寓论断于叙事’的写作特色。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婚姻观念的重要史料。它展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相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