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原文

曹爽擅政,懿谋诛之,惧事泄,乃诈称疾笃。

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懿,懿使两婢侍持衣,指口言渴,婢进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曰:“外间谓公旧风发动耳,何意乃尔?”

懿微举声言:“君今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吾死在旦夕,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为托。”

胜曰:“当忝本州,非并州。”

懿故乱其词曰:“君方到并州。”

胜复曰:“忝荆州。”

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语。”

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复虑。”

于是爽遂不设备。寻诛爽。

安仁义、朱延寿,皆吴王杨行密将也,延寿又行密朱夫人之弟。

淮徐已定,二人颇骄恣,且谋叛,行密思除之。

乃阳为目疾,每接延寿使者,必错乱其所见以示之,行则故触柱而仆,朱夫人挟之,良久乃苏,泣曰:“吾业成而丧明,此天废我也,诸儿皆不足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恨矣。”

朱夫人喜,急召延寿。

延寿至,行密迎之寝门,刺杀之,即出朱夫人,而执斩仁义。

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咨曰:“坚邻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竟不与。

坚欲见之,又不肯见。

坚曰:“吾方举兵而遂见阻,何以威后?”

遂诈称急疾,举兵震惶,迎呼巫医,祷祠山川,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咨。

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坚营。

坚卧见,亡何起,设酒饮咨,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太守咨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

咨大惧,欲去。

兵阵四围,不得出,遂缚于军门斩之。

一郡震栗,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反,游击仇钺陷贼中,京师讹言钺从贼,兴武营守备保勋为之外应。

李文正曰:“钺必不从贼,勋以贼姻家,遂疑不用,则诸与贼通者皆惧,不复归正矣。”

乃举勋为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

勋感激自奋,钺称病卧,阴约游兵壮士,候勋兵至河上,乃从中发为内应。

俄得勋信,即嗾人谓贼党何锦:“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锦果出,而留贼周昂守城。

钺又称病亟,昂来问病,钺犹坚卧呻吟,言旦夕且死。

苍头卒起,捶杀昂,斩首。

钺起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一呼,诸游兵将士皆集,遂夺城门,擒寘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译文

曹爽专权,司马懿计划除掉他,担心事情泄露,于是假装病重。

正好河南尹李胜要去荆州任职,前来探望司马懿,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衣服,指着嘴巴说口渴,婢女喂他粥,粥都流出来沾湿了胸口,李胜说:“外面都说您旧病复发,怎么会这样?”

司马懿微微抬起声音说:“您现在要去并州,并州靠近胡人,要做好防备,我快要死了,恐怕不能再见面了,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托付给您。”

李胜说:“我是去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故意混淆说:“您刚到并州。”

李胜又说:“是去荆州。”

司马懿说:“我年老糊涂,听不懂您的话。”

李胜回去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只剩下一口气,形神已经分离,不足为虑。”

于是曹爽不再防备。不久,司马懿诛杀了曹爽。

安仁义、朱延寿都是吴王杨行密的将领,朱延寿还是杨行密朱夫人的弟弟。

淮徐地区已经平定,这两人非常骄横,并且密谋反叛,杨行密想除掉他们。

于是假装得了眼病,每次接见朱延寿的使者,都故意看错东西,走路时故意撞到柱子摔倒,朱夫人扶着他,很久才苏醒,哭着说:“我事业有成却失明了,这是天要废我,我的儿子们都不足以担当重任,只有朱延寿可以托付,我死而无憾了。”

朱夫人很高兴,急忙召见朱延寿。

朱延寿到了,杨行密在寝门迎接他,刺杀了他,随即赶走朱夫人,并逮捕斩杀了安仁义。

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到了南阳,有几万士兵,发檄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求军粮,张咨说:“孙坚只是个二千石的官员,和我同级,不应该调发军粮。”最终没有给。

孙坚想见他,他也不肯见。

孙坚说:“我刚起兵就遇到阻碍,以后怎么立威?”

于是假装得了急病,军队震动,急忙请来巫医,祭祀山川,并派亲信去劝说张咨,说想把军队交给张咨。

张咨贪图他的军队,立即带着五百步兵和骑兵,带着牛和酒去孙坚的军营。

孙坚躺着见他,不久起身,设酒宴招待张咨,酒酣时,长沙主簿进来报告:“之前移师南阳,道路没有修好,军资没有准备,太守张稽拖延义兵,导致贼寇不能及时讨伐,请按军法处置。”

张咨非常害怕,想离开。

士兵四面围住,他无法逃脱,于是被绑在军门斩首。

整个郡都震惊,没有得不到的东西,所经过的郡县都准备了干粮等待孙坚的军队。

君子认为孙坚善于用法。法是国家的根本,因此他能开拓东方。

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反叛,游击仇钺陷入贼军中,京城有谣言说仇钺投靠了贼军,兴武营守备保勋是他的外应。

李文正说:“仇钺一定不会投靠贼军,保勋因为是贼军的姻亲,所以被怀疑不用,这样那些与贼军有联系的人都会害怕,不会再归顺朝廷了。”

于是提拔保勋为参将,仇钺为副将,命令他们讨伐贼军。

保勋感激奋发,仇钺称病卧床,暗中约定游兵壮士,等保勋的军队到达河边时,再从内部发动作为内应。

不久得到保勋的信,立即派人告诉贼党何锦:“应该赶紧去守渡口,防止决堤灌城。阻止东岸的军队,不要让他们过河。”

何锦果然出城,留下贼将周昂守城。

仇钺又称病危急,周昂来探病,仇钺仍然躺着呻吟,说快要死了。

仆人突然起身,打死了周昂,砍下他的头。

仇钺起身披甲持剑,骑马出门一呼,所有游兵将士都聚集起来,于是夺取了城门,擒获了寘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注解

曹爽: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曹真的儿子,曾掌握魏国大权,后被司马懿所杀。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曹魏的重要权臣,后成为晋朝的实际奠基人。

李胜:曹魏时期的官员,曾任河南尹,后被派往荆州。

并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西省一带,靠近胡人地区。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曾为唐朝将领,后自立为吴王。

朱延寿:杨行密的将领,也是杨行密朱夫人的弟弟,后因谋反被杨行密所杀。

安仁义:杨行密的将领,与朱延寿一同谋反,后被杨行密所杀。

孙坚: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孙权的父亲,曾参与讨伐董卓。

张咨:东汉末年南阳太守,因拒绝提供军粮给孙坚而被杀。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曾控制朝廷,后被各路诸侯联合讨伐。

安化王寘鐇:明朝正德年间反叛的藩王,后被平定。

仇钺:明朝将领,曾参与平定安化王寘鐇的叛乱。

李文正:明朝官员,曾参与平定安化王寘鐇的叛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智慧。首先,司马懿通过假装病重,成功迷惑了曹爽,使其放松警惕,最终得以诛杀曹爽,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司马懿的深谋远虑,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其次,杨行密通过假装目疾,成功诱杀了朱延寿和安仁义,展现了他在处理内部叛乱时的果断与智慧。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伪装和计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再次,孙坚通过假装急疾,成功诱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展现了他在军事行动中的机智与果断。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孙坚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策略的重要性。

最后,仇钺通过假装病重,成功诱杀了叛贼周昂,展现了他在平定叛乱中的勇敢与智慧。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将领如何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通过伪装和计谋来取得胜利。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几个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中的权谋与智慧,揭示了古代统治者和将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和战争环境中,通过伪装和计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取得胜利。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术智部-司马懿杨行密孙坚仇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