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郭嘉虞翻-原文
郭嘉孙策既尽有江东,转斗千里,闻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将议袭许。众闻之,皆惧。
郭嘉独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众,无异于独行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虞翻亦以策好驰骋游猎,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至于轻出微行,吏卒尝忧之。夫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
策曰:“君言是也!”然终不能悛,至是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家客所杀。
〔评〕孙伯符不死,曹瞒不安枕矣。天意三分,何预人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郭嘉虞翻-译文
郭嘉和孙策已经控制了江东地区,转战千里,听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计划袭击许都。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害怕。
只有郭嘉说:“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能够得到人们的死力支持。但是孙策轻率而没有防备,即使有百万大军,也像独自在中原行走一样。如果有刺客埋伏,他一个人就能对付。在我看来,他一定会死在普通人手里。”
虞翻也因为孙策喜欢骑马打猎,劝谏说:“明府您用乌合之众,驱散依附的人,都能得到他们的死力支持,这是汉高祖的策略。至于轻率出行,官吏和士兵常常为此担忧。白龙穿着鱼的衣服,被困在豫且;白蛇自己放纵,被刘季所害。希望您稍微留意。”
孙策说:“你说得对!”但最终还是不能改正,到了临江未渡的时候,果然被许贡的家客所杀。
〔评论〕如果孙策不死,曹操就无法安心睡觉。天意三分天下,又何必干预人事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郭嘉虞翻-注解
郭嘉: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曹操的重要参谋,以智谋著称。
孙策: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孙权的兄长,以勇猛和军事才能闻名。
江东: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是孙策的主要势力范围。
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是曹操与袁绍决战的地点,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于此。
许:指许昌,当时曹操的政治中心。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的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
乌集之众:比喻临时聚集的、未经训练的民众。
汉高:指汉高祖刘邦,以其善于用人、善于利用各种力量而著称。
白龙鱼服:比喻英雄人物因不慎而陷入困境。
白蛇自放:指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比喻英雄人物的崛起。
刘季:刘邦的字,指汉高祖刘邦。
许贡:孙策的部下,其家客刺杀孙策。
孙伯符:孙策的字,指孙策。
曹瞒:曹操的小名,指曹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郭嘉虞翻-评注
本文通过郭嘉和虞翻对孙策的评论,展现了孙策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郭嘉认为孙策虽然勇猛,但过于轻敌且缺乏防备,最终会因个人英雄主义而遭遇不测。虞翻则从历史典故出发,提醒孙策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重蹈刘邦斩白蛇的覆辙。
孙策的回应显示了他对谏言的认可,但同时也暴露了他性格中的固执和冒险精神。这种性格最终导致他在未渡江时被许贡的家客刺杀,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从历史角度看,孙策的早逝对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孙策不死,东吴的势力可能会更早地威胁到曹操的统治,从而改变三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孙策的死亡似乎是天意的一部分,体现了‘天意三分,何预人事’的历史观。
本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孙策的性格悲剧和历史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通过对孙策的评论,作者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历史见解,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