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西门豹-原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会长老问民疾苦。
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民钱数百万,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
当其时,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令洗沐,易新衣。
治斋宫于河上,设绛帷床席,居女其中。
卜日,浮之西门豹河。行数十里乃灭。
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溺。’(边批:邪教惑人类然。)
人家多持女远窜,故城中益空。”
豹曰:“及此时幸来告,吾亦欲往送。”
至期,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长、父老皆会,聚观者数千人。
其大巫,老女子也,女弟子十人从其后。
豹曰:“呼河伯妇来。”
既见,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不佳,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
有顷,曰:“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复投弟子一人于河中。
有顷,曰:“弟子何久也?”
复使一人趣之。
凡投三弟子。
豹曰:“是皆女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
复投三老。
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旁观者皆惊恐。
豹顾曰:“巫妪、三老不还报,奈何?”
复欲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
皆叩头流血,色如死灰。
豹曰:“且俟须臾。”
须臾,豹曰:“廷掾起矣。河伯不娶妇也。”
邺吏民大惊恐,自是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评〕娶妇以免溺,题目甚大。
愚民相安于惑也久矣,直斥其妄,人必不信。
唯身自往会,簪笔磬折,使众著于河伯之无灵,而向之行诈者计穷于畏死,虽驱之娶妇,犹不为也,然后弊可永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西门豹-译文
魏文侯时期,西门豹担任邺县的县令,他召集长老询问百姓的疾苦。
长老们说:“最痛苦的是要为河伯娶媳妇。”
西门豹询问原因,长老们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向百姓征收数百万钱,其中二三十万用于为河伯娶媳妇,剩下的钱与祝巫们瓜分。
到了娶媳妇的时候,巫婆会巡视百姓家,看到漂亮的女孩,就说‘这个女孩应该做河伯的媳妇’,然后让女孩沐浴,换上新衣服。
在河边建斋宫,挂上红色的帷帐,铺好床席,让女孩住在里面。
选好日子,把女孩放在西门豹河上漂流,漂了几十里后沉没。
俗语说:‘如果不为河伯娶媳妇,河水就会泛滥,淹没村庄。’(边批:邪教就是这样迷惑人的。)
百姓们大多带着女儿逃到远方,所以城里越来越空。”
西门豹说:“幸好你们现在告诉我,我也想去送送。”
到了那一天,西门豹来到河边,三老、官员、豪绅、里长、父老都来了,围观的有几千人。
那个大巫婆是个老女人,后面跟着十个女弟子。
西门豹说:“把河伯的媳妇叫来。”
见到女孩后,西门豹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孩不够好,麻烦大巫婆去告诉河伯:我们再找个更好的女孩,过几天送过去。”
于是命令吏卒们一起把大巫婆扔进河里。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让她的弟子去催催。”
又把一个弟子扔进河里。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弟子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又让一个人去催。
一共扔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麻烦三老去告诉河伯。”
又把三老扔进河里。
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面向河站着等待,过了很久,旁观的人都感到害怕。
西门豹回头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报告,怎么办?”
又想叫廷掾和豪绅中的一个人去催。
他们都磕头磕得流血,脸色像死灰一样。
西门豹说:“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河伯不娶媳妇了。”
邺县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害怕,从此再也不敢提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评〕通过娶媳妇来避免水灾,这个题目很大。
愚昧的百姓长期被迷惑,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一定不会相信。
只有亲自去参加,插着笔,弯着腰,让众人亲眼看到河伯没有灵验,而那些行骗的人因为怕死而无法继续行骗,即使强迫他们娶媳妇,他们也不会再做了,这样弊端才能永远消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西门豹-注解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名斯,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以贤明著称。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的官员,以智慧和勇气闻名,曾任邺令,以破除迷信、改革弊政著称。
邺: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战国时期为魏国的重要城市。
河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河神,掌管河流,常被民间祭祀以求风调雨顺。
三老:古代地方上的长老,负责地方事务和教化民众。
廷掾:古代地方官员的属吏,负责文书和行政事务。
祝巫:古代从事祭祀和占卜的巫师,常被视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
斋宫:古代祭祀前准备的临时建筑,用于进行祭祀仪式。
绛帷:红色的帷幕,常用于祭祀或重要场合的装饰。
簪笔磬折:形容西门豹严肃恭敬的姿态,簪笔指插在头上的笔,磬折指弯腰如磬的形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西门豹-评注
本文讲述了西门豹在魏文侯时期担任邺令时,破除河伯娶妇迷信的故事。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迷信与理性的冲突。
首先,从文化背景来看,河伯娶妇的习俗源于古代对自然神的崇拜。古人认为河流有灵,祭祀河伯可以避免水患。然而,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地方官员和巫师敛财的工具,成为压迫民众的陋习。西门豹通过巧妙的手段,揭露了这一迷信的荒谬,从而彻底废除了这一陋习。
其次,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和果断。西门豹在面对巫妪、三老等迷信势力的代表时,没有直接斥责,而是通过‘以毒攻毒’的方式,让他们自食其果。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也突出了西门豹的智慧。
再次,从历史价值来看,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妇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风气的转变,也体现了古代官员在治理地方时,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来改革弊政、造福民众。这一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破除迷信、倡导理性的典范。
最后,从思想内涵来看,本文揭示了迷信与理性的对立。西门豹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河伯娶妇的荒谬,从而让民众认识到迷信的危害。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破除迷信、倡导科学的借鉴。
总之,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妇的故事,不仅是一则生动的历史记载,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化经典。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中迷信与理性的冲突,以及智慧与勇气在改革弊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