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原文

元虞集,仁宗时拜祭酒,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

“京东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久矣,苟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地而官为之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

三年视其成,则以地之高下,定额于朝,而以次征之。

五年有积蓄,乃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

十年则佩之符印,俾得以传子孙,则东南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之力,内获富民得官之用,淤食之民得有所归,自然不至为盗矣。”

说者不一,事遂寝。

〔评〕其后脱脱言:京畿近水地,利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百余万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

元主从之,于是立分司农司,以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凡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给钞五百万锭。

又略仿前集贤学士虞集议,于江、淮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圃堰之人各千人,为农师。

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募农民百人者授正九品。

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从七,就令管领所募之人。

所募农夫每人给钞十锭,期年散归,遂大稔。

何孟春《余冬序录》云:

“明朝叶文庄公盛巡抚宣府时,修复官牛、官田之法,垦地日广,积粮日多,以其余岁易战马千八百余匹。

其屯堡废缺者,咸修复之,不数月,完七百余所。

今边兵受役权门,终岁劳苦,曾不得占寸地以自衣食,军储一切仰给内帑,战马之费于太仆者不资,屯堡尚谁修筑?

悠悠岁月,恐将来之夷祸难支也!

樊升之曰:

“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

平江伯陈瑄,合肥人。

永乐初董北京海漕,筑淮阳海堤八百里。

寻罢海运,浚会通河,通南北饷道,疏清江浦以避淮险,设仪真瓜洲坝港,凿徐州吕梁浜,筑刀阳、南旺湖堤,开白塔河通江,筑高邮湖堤,自淮至临清建闸四十七,建淮、徐临通仓以便转输,置舍卒导舟,设井树以便行者。

是一代之至画也。

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

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译文

元朝的虞集在仁宗时期被任命为祭酒,讲学结束后,他提到京师依赖东南的海运,实际上却耗尽了民力来应对不可预测的海运风险,于是进言说:

“京东沿海数千里,都是芦苇丛生的地方,北至辽海,南至青州、齐州,海潮每日到来,淤积成肥沃的土地已经很久了,如果采用浙江人的方法,筑堤挡水成田,允许想要得到官职的富户,分授土地并由官府设定限制,能够带领一万人耕种的,授予一万亩田地,成为万夫长;带领一千人、一百人的也以此类推。

三年后看成效,根据土地的高低,向朝廷定额,然后依次征税。

五年后有积蓄,就任命为官,根据所储存的粮食给予俸禄。

十年后授予符印,使其可以传给子孙,这样东南的数万民兵,可以就近保卫京师,对外抵御岛夷,减轻东南海运的压力,内部获得富户得官的效用,淤积的土地上的百姓有了归宿,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了。”

意见不一,事情最终搁置。

〔评〕后来脱脱说:京畿靠近水的地方,有利于招募江南人耕种,每年可以收获粟麦百余万石,不需要依赖海运,京师就能自给自足。

元主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设立了分司农司,任命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任大司农卿,授予分司农司印,西至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东至迁民镇,凡是官地和各处屯田,都由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给予五百万锭钞。

又略仿前集贤学士虞集的建议,在江、淮招募能种水田和修筑圃堰的人各一千人,作为农师。

降下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招募农民百人的授予正九品。

招募二百人的授予正八品,三百人的授予从七品,让他们管理所招募的人。

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予十锭钞,一年后解散回家,于是大丰收。

何孟春在《余冬序录》中说:

“明朝叶文庄公盛巡抚宣府时,修复了官牛、官田的制度,开垦的土地日益扩大,积粮日益增多,用剩余的粮食每年换取战马一千八百多匹。

那些废弃的屯堡,都修复了,不到几个月,完成了七百多所。

如今边兵受权贵役使,终年劳苦,却得不到一寸土地来养活自己,军储完全依赖国库,战马的费用由太仆寺承担,屯堡还有谁来修筑?

悠悠岁月,恐怕将来的外患难以支撑!

樊升之说:

“贾生的治安策,晁错的兵事论,江统的徙戎论,是万世的最佳策略,李邺侯的屯田,虞伯生的垦墅,平江伯的漕运。

平江伯陈瑄,合肥人。

永乐初年负责北京的海运,修筑淮阳海堤八百里。

不久停止海运,疏浚会通河,打通南北的粮道,疏浚清江浦以避开淮河险段,设置仪真瓜洲坝港,开凿徐州吕梁浜,修筑刀阳、南旺湖堤,开通白塔河通江,修筑高邮湖堤,从淮河到临清建闸四十七座,建淮、徐临通仓以便转运,设置舍卒引导船只,设立井树以便行人。

这是一代的最佳策略。

李允则的筑圃起浮屠,范文正、富郑公的救荒,是一时的最佳策略。

策略达到极致,则人情和谐,法律如同天造,政令如同流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注解

虞集: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学士、祭酒等职,对元代文化有重要影响。

祭酒:古代官名,主要负责祭祀和教育事务,元代祭酒多由知名学者担任。

东南海运:指元代通过海上运输将东南地区的物资运往京师(今北京),以供应朝廷和军队的需求。

京东濒海:指元代京师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等地。

萑苇之场:指沿海地区长满芦苇的湿地,适合开垦为农田。

浙人之法:指浙江地区的水利工程和农田开垦技术,元代常借鉴浙江经验进行农业开发。

万夫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一万名农民或士兵。

脱脱:元代政治家,曾任宰相,主张改革农业政策,减轻百姓负担。

分司农司:元代设立的农业管理机构,负责屯田和农田开垦事务。

悟良哈台、乌古孙良祯:元代官员,曾任大司农卿,负责农业管理。

叶文庄公盛:明代官员,曾任宣府巡抚,推行官牛、官田制度,修复屯堡,增加粮食储备。

贾生之治安:指贾谊的《治安策》,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

晁错之兵事:指晁错的《论贵粟疏》,主张通过发展农业来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江统之徙戎:指江统的《徙戎论》,主张通过迁徙边疆民族来维护国家安全。

李邺侯之屯田:指李邺侯(李泌)的屯田政策,主张通过屯田来解决军粮问题。

平江伯之漕运:指平江伯陈瑄的漕运政策,主张通过水利工程改善南北物资运输。

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指李允则的园林建筑和佛教塔庙建设,反映其文化贡献。

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指范仲淹和富弼的救荒政策,主张通过赈灾和农业改革来缓解饥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评注

虞集的建议反映了元代农业政策的困境与改革需求。元代依赖东南海运供应京师,但海运不仅耗费巨大,还面临海上风险。虞集提出通过开垦沿海湿地、借鉴浙江水利技术,将荒地变为良田,既能减轻海运压力,又能增加粮食产量。这一建议体现了元代农业政策的务实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开发的重视。

脱脱的农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了虞集的建议。他主张在京师周边招募江南农民开垦水田,并通过设立分司农司来管理屯田事务。这一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减轻了海运负担,体现了元代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脱脱的改革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农业政策提供了借鉴。

明代叶文庄公盛的官牛、官田制度是对元代屯田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他通过修复屯堡、开垦荒地,增加了粮食储备,并用余粮换取战马,增强了边防实力。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还改善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状况,体现了明代农业政策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樊升之的评价将虞集、脱脱、叶文庄等人的农业政策与历史上的经典治国方略相提并论,认为这些政策是‘万世之至画’或‘一代之至画’。这种评价不仅肯定了这些政策的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农业政策的重视。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始终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

从文化内涵来看,虞集、脱脱、叶文庄等人的建议和政策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农业不仅是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这些政策通过开垦荒地、发展水利、改善运输等方式,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政策建议多以奏疏或议论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体现了古代议论文的实用性和说服力。同时,这些建议往往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务实精神。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农业政策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实际问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例如,虞集的建议为元代农业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脱脱的改革为明代屯田政策奠定了基础,叶文庄的官牛、官田制度则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范例。这些政策的历史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虞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