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原文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

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

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①寡人,犹尚可疑耶?”

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

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

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

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耶?”

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天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

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

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

公曰:“诺。”

管仲死,尽逐之。

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

于是皆复召而反。

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边批:所谓无不为也。)

管仲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

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②下卫。

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对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

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③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

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

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译文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前去探望他,问道:“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

管仲回答说:“希望您能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

桓公说:“易牙为了让我满意,甚至烹煮了自己的儿子,难道这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人的本性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他能对自己的儿子如此残忍,又怎么会对您忠心呢?”

桓公又说:“竖刁为了亲近我,甚至自宫,难道这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人的本性没有不爱自己身体的。他能对自己的身体如此残忍,又怎么会对您忠心呢?”

桓公又说:“常之巫精通生死之道,能治愈疑难杂症,难道这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生死是命运的安排,疾病是上天的旨意。您不顺应天命,守住根本,却依赖常之巫,他将会利用这一点无所不为。”

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父亲去世都不敢回去奔丧,难道这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人的本性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他能对自己的父亲如此残忍,又怎么会对您忠心呢?”

桓公说:“好吧。”

管仲去世后,桓公将这些人全部驱逐。

结果桓公食不甘味,宫中事务无人管理,疾病频发,朝政混乱,三年后,桓公说:“仲父是不是太过分了?”

于是又将这些人全部召回。

第二年,桓公生病了,常之巫从宫中出来说:“桓公将在某日去世。”(边批:这就是所谓的无所不为。)

管仲、易牙、竖刁、常之巫等人一起作乱。

他们封锁宫门,筑起高墙,不让任何人进出,桓公连水都喝不上,卫公子启方带着四十个书社的人投奔卫国。

桓公听说叛乱后,感慨叹息,流着泪说:“唉!圣人的远见真是深远啊!”

〔评〕从前吴起为了求得将军之位,杀了自己的妻子,鲁国人因此诋毁他;乐羊攻打中山国时,当着使者的面吃掉了自己的儿子,魏文侯虽然赏赐了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内心。那些能做不近人情之事的人,他们的内心是难以揣测的。

天顺年间,都指挥马良受到宠信。马良的妻子去世后,皇帝常常慰问他。几天后马良没有上朝,皇帝问起,左右的人说他刚娶了新妻。皇帝愤怒地说:“这对夫妇的感情尚且淡薄,又怎么能忠心侍奉我呢?”于是杖责并疏远了他。

宣德年间,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求在宫廷内效力。皇帝说:“这人已经是三品官了,还想干什么?自残以求晋升,交给法司问罪。”

唉!这也是圣人的远见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注解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桓公:即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任用管仲而闻名,是春秋五霸之一。

易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厨师,以烹饪技艺高超著称,曾烹煮自己的儿子以讨好齐桓公。

竖刁:春秋时期齐国的宦官,因自宫而得以接近齐桓公。

常之巫:春秋时期齐国的巫师,以能预测生死和治疗疾病而闻名。

卫公子启方: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因长期侍奉齐桓公而受到信任。

慊:满足、讨好。

自宫:自我阉割,古代宦官为了进入宫廷而采取的手段。

苛病:严重的疾病。

薨:古代称诸侯或高官去世。

书社:古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类似于现代的社区或村落。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杀妻以求将位。

乐羊: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曾因攻打中山国而食其子。

文侯:即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天顺:明朝的一个年号,指1457年至1464年。

都指挥:明朝的军事官职,负责地方军事指挥。

宣德:明朝的一个年号,指1426年至1435年。

金吾卫:明朝的禁卫军之一,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

法司:古代负责司法审判的机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管仲在临终前劝诫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认为这些人虽然表面上对君主忠诚,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人之常情,暗示他们可能对君主不利。

管仲的劝诫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他通过分析这些人的行为,指出他们能够做出违背人性的事情,说明他们的内心不可测,可能对君主构成威胁。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反映了管仲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敏锐判断力。

齐桓公最初并未完全听从管仲的劝诫,但在管仲去世后,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人的危险性。最终,这些人的叛乱证明了管仲的预见性。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管仲的智慧,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文中还引用了吴起和乐羊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那些能够做出违背人性之事的人,其内心往往难以揣测。这些历史典故与管仲的劝诫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反思。

最后,文中提到的明朝都指挥马良和金吾卫指挥傅广的故事,进一步印证了圣人对人性的远见。这些故事表明,那些能够做出违背常理之事的人,往往难以真正忠诚于君主,甚至可能成为威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历史故事和典故,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展现了管仲等圣人的政治智慧和远见。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社会的权力斗争和人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管仲》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