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箕子-原文
纣初立,始为象箸。
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
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
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
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
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箕子-译文
纣王刚即位时,开始使用象牙筷子。
箕子叹息道:“他用象牙筷子,肯定不会用土制的碗来盛食物,必定会制作犀牛角和玉石做的杯子。
有了玉杯和象牙筷子,肯定不会吃粗粮野菜,穿粗布短衣,住在茅草屋里,而是会穿上多层的华丽衣服,住在高大的宫殿里。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追求,天下的财富都不够用!
远方的珍奇异宝,车马宫殿的奢华,从此开始,所以我担心他的结局!”
不久之后,纣王建造了鹿台,用美玉装饰宫室和门,里面充满了狗马等奇珍异宝,酒池肉林,宫中有九个市场,百姓都背叛了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箕子-注解
象箸:象牙制成的筷子,象征着奢华和权力。在古代中国,象牙是珍贵的材料,只有贵族和统治者才能使用。
土簋:用陶土制成的食器,普通百姓使用的简单餐具,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犀玉之杯:用犀牛角和玉石制成的杯子,极其珍贵,象征着极度的奢华。
羹藜藿:用野菜和豆类煮成的简单汤食,象征着贫苦的生活。
短褐:粗布短衣,普通百姓的日常穿着,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顶,象征着简陋的住所。
锦衣九重:多层华丽的丝绸衣服,象征着极度的奢华和权力。
高台广室:高大的台阁和宽敞的宫殿,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富。
鹿台:商纣王建造的一座豪华宫殿,象征着极度的奢侈和腐败。
琼室玉门:用美玉装饰的宫殿和门,象征着极度的奢华。
酒池肉林:形容极度奢侈的生活,酒池指装满酒的池子,肉林指挂满肉的树林。
九市:指宫中的九个市场,象征着极度的奢侈和腐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箕子-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史记·殷本纪》,描述了商纣王初登王位时的奢侈生活和箕子对此的忧虑。箕子是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臣,他通过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这一细节,预见到了纣王未来的奢侈和腐败。箕子的预言最终应验,纣王建造了鹿台、琼室玉门等豪华建筑,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最终导致百姓的背叛和商朝的灭亡。
这段文本通过对比纣王的奢侈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朴素生活,揭示了统治者奢侈腐败的危害。箕子的预言不仅是对纣王个人的批评,更是对整个统治阶层的警示。箕子通过象箸这一细节,预见到了纣王未来的奢侈和腐败,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这段文本还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商朝末年社会的腐败和动荡,揭示了统治者奢侈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箕子的预言最终应验,纣王的奢侈生活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这一历史教训对后世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本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纣王的奢侈生活和箕子的忧虑。象箸、土簋、犀玉之杯等物品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纣王的奢侈和腐败。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等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纣王的奢侈形象。箕子的预言和忧虑,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统治者奢侈腐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箕子的预言和忧虑,不仅是对纣王个人的批评,更是对整个统治阶层的警示,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