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王禹偁-原文
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
王禹偁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
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
后如其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王禹偁-译文
丁谓的诗中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句子。
王禹偁读到这句诗后,说:‘进入公门时,应该恭敬地鞠躬。’
天门怎么可以随意挥臂进入呢?这个人一定不忠诚。
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王禹偁所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王禹偁-注解
丁谓: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以诗文著称。
王禹偁: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文和政论见长,曾任翰林学士。
天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门通常指天宫的门户,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掉臂:原意指挥动手臂,这里比喻轻率、不敬的态度。
鞠躬如也:形容非常恭敬、谨慎的样子,源自《论语·乡党》中的描述,用以形容孔子进入公门时的态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王禹偁-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丁谓的诗句和王禹偁的评论,展现了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道德评价。丁谓的诗句“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表达了一种豪迈不羁的态度,而王禹偁则从儒家礼仪的角度出发,批评了这种态度,认为对待象征权力和神圣的天门应当持有敬畏之心。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对话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礼仪和敬意的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心道德的体现。王禹偁的评论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即个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的道德和礼仪要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丁谓的诗句运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天门九重开”和“掉臂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精神风貌。而王禹偁的评论则简洁而深刻,直接指出了丁谓诗句中的问题,体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道德立场。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对话不仅记录了两位文学家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对于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段对话也展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以及文人对于道德和礼仪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