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原文

狄梁公为度支员外郎,车驾将幸汾阳,公奉使修供顿。

并州长史李玄冲以道出妒女祠,俗称有盛衣服车马过者,必致雷风,欲别开路。

公曰:“天子行幸,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敢害而欲避之?”

玄冲遂止,果无他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译文

狄梁公担任度支员外郎时,皇帝的车驾将要前往汾阳,狄梁公奉命去准备沿途的供应和休息场所。

并州长史李玄冲因为道路经过妒女祠,民间传说如果有穿着华丽衣服、乘坐豪华车马的人经过,必定会引来雷风,因此想要另开一条路。

狄梁公说:“天子出行,有千乘万骑的随从,风伯会清理尘土,雨师会洒水清道,妒女怎么敢伤害天子而需要避开呢?”

李玄冲于是停止了另开路的计划,结果果然没有发生任何异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注解

狄梁公:指唐朝名臣狄仁杰,因其封梁国公,故称狄梁公。

度支员外郎:唐朝官职名,属于户部,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

汾阳:今山西省汾阳市,唐朝时为重要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供顿:指为皇帝或高官出行时准备的临时住所和供应。

并州长史:并州是唐朝的一个州,长史是州的高级官员,负责协助刺史处理政务。

妒女祠:古代传说中的神庙,相传妒女会嫉妒过路人的华丽服饰和车马,引发雷风。

风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风神,负责掌管风。

雨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雨神,负责掌管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狄梁公)在担任度支员外郎期间的一段轶事。当时,唐玄宗准备前往汾阳,狄仁杰奉命负责修整供顿。并州长史李玄冲因担心妒女祠的传说,建议另辟道路以避免可能的雷风灾害。然而,狄仁杰以天子行幸的威严和神明的庇佑为由,坚持原路行进,最终未发生任何异常。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对皇权的尊崇。妒女祠的传说体现了古代民间信仰中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解释,而狄仁杰的回应则展示了儒家思想中对天命和皇权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天子行幸是受到神明庇佑的,不应因民间传说而改变行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强调了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叙事流畅,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狄仁杰的智慧和果断。李玄冲的担忧与狄仁杰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狄仁杰作为名臣的胆识和决策能力。同时,文中对风伯、雨师的提及,也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神话元素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本的神秘感和历史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记载不仅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民间信仰,还为后人研究狄仁杰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资料。狄仁杰作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法官,其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忠臣良将的典范。这段轶事不仅展示了狄仁杰的智慧和胆识,也反映了他在处理政务时的果断和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叙事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狄仁杰作为一代名臣的风采,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它不仅具有文学欣赏价值,也为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狄仁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