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张说-原文
说有材辩,能断大义。
景云初,帝谓侍臣曰:“术家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奈何?”
左右莫对。
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边批:破的。)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语塞矣。”
帝如其言,议遂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张说-译文
张说具有辩才,能够决断大义。
景云初年,皇帝对侍臣说:“术士说五天内会有急兵进入宫中,怎么办?”
左右侍臣没有人回答。
张说进言道:“这是谗言之人企图动摇东宫太子的地位。(边批:一语中的。)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那么名分就确定了,奸人的胆量就会被打消,流言蜚语也会被堵塞。”
皇帝按照他的话去做,议论于是平息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张说-注解
材辩:指有才能和辩才,能够清晰地表达和辩论。
大义:指重要的道理或原则,通常涉及国家大事或道德伦理。
景云:唐朝的一个年号,具体指唐睿宗李旦的年号(710年-712年)。
术家:指擅长占卜、预测等术数的人。
急兵:指突然发生的军事行动或叛乱。
东宫:古代指太子的居所,也用来指代太子本人。
监国:指皇帝不在时,由太子或其他皇室成员代理国政。
名分:指身份、地位或名义上的正当性。
奸胆:指奸邪之人的胆量或阴谋。
蜚语:指流言蜚语,即没有根据的谣言或诽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张说-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唐代的历史记载,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权谋斗争的激烈。文中提到的‘说’(即张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才智和辩才著称,能够在关键时刻提出有效的策略。
在景云初年,唐睿宗李旦面临术家预测的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的危机,左右侍臣无人敢应对。张说则敏锐地指出,这是有人企图通过谗言动摇东宫(太子)的地位。他建议皇帝让太子监国,以此稳定名分,打破奸邪之人的阴谋,平息流言蜚语。
张说的建议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宫廷政治的深刻理解。通过让太子监国,不仅能够巩固太子的地位,还能有效防止内乱的发生。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使得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得以暂时平息,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名分’观念。‘名分’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张说通过强调‘名分’的重要性,揭示了古代政治中合法性和稳定性的密切关系。
艺术特色方面,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对话生动,通过张说的言辞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胆识。同时,文中对术家预测的引用,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占卜和预测的重视,以及这些术数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
历史价值上,这段记载不仅记录了唐代宫廷政治的一个片段,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政治斗争和权谋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张说的智慧和策略,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历史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