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原文

楚王元佐,太宗长子也,因申救廷美不获,遂感心疾,习为残忍;左右微过,辄弯弓射之。

帝屡诲不悛。

重阳,帝宴诸王,元佐以病新起,不得预,中夜发愤,遂闭媵妾,纵火焚宫。

帝怒,欲废之。

会寇准通判郓州,得召见,太宗谓曰:“卿试与朕决一事,东宫所为不法,他日必为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乱。”

准曰:“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从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事,俟还而示之;废太子,一黄门力耳。”

太宗从其策,及东宫出,得淫刑之器,有剜目、挑筋、摘舌等物,还而示之,东宫服罪,遂废之。

〔评〕搜其宫中,如无不法之事,东宫之位如故矣。不然,亦使心服无冤耳。江充、李林甫,岂可共商此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译文

楚王元佐是太宗的长子,因为请求赦免廷美未获批准,于是患上了心病,变得残忍;身边的人稍有差错,他就用弓箭射杀他们。

太宗多次教导他,但他始终不改。

重阳节时,太宗宴请各位王爷,元佐因为刚病愈,未能参加,半夜里他愤怒不已,于是关押了自己的妾室,放火烧了宫殿。

太宗大怒,想要废黜他。

这时寇准正好担任郓州通判,被召见,太宗对他说:“你试着帮我决定一件事,东宫太子行为不端,将来必定会像桀、纣那样残暴,我想废黜他,但宫中也有武装力量,恐怕会因此引发动乱。”

寇准说:“请在某月某日,让东宫太子在某处代理行礼,他的左右侍从都让他带着,陛下搜查他的宫中,如果真的有不法之事,等他回来再展示给他看;废黜太子,只需一个宦官的力量就够了。”

太宗采纳了他的计策,等到东宫太子外出时,搜查他的宫中,发现了残酷的刑具,有剜目、挑筋、摘舌等物品,等他回来展示给他看,东宫太子认罪,于是被废黜。

〔评论〕如果搜查宫中没有发现不法之事,东宫太子的地位就会保持不变。否则,也能让他心服口服,没有冤屈。像江充、李林甫这样的人,怎么能和他们商量这种事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注解

楚王元佐: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因政治斗争失败而心理扭曲,行为残忍。

太宗: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以政治手段巩固皇权。

申救廷美:指元佐试图为廷美(可能是一位政治人物)辩护或营救,但未成功。

心疾:心理疾病,此处指因政治失败导致的心理扭曲。

弯弓射之:形容元佐的残忍行为,对侍从稍有不满即射杀。

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郓州:北宋时期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

东宫:太子的居所,此处指太子元佐。

桀、纣:夏朝末代君主桀和商朝末代君主纣,以暴虐无道著称。

黄门:指宦官或宫廷内侍。

淫刑之器:指残忍的刑具,如剜目、挑筋、摘舌等。

江充、李林甫:江充是西汉时期的酷吏,李林甫是唐朝的权臣,两人皆以阴险狡诈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评注

本文通过描述楚王元佐的残忍行为及其被废黜的过程,展现了北宋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元佐作为太宗长子,本应继承大统,但因政治斗争失败而心理扭曲,行为极端残忍,甚至纵火焚宫,最终被废黜。这一事件反映了皇权继承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皇帝在处理家族内部矛盾时的无奈与决断。

文中寇准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以智慧和策略帮助太宗解决了废黜太子的难题,避免了可能的宫廷动乱。寇准的建议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政治中谏臣的重要作用。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揭示了古代皇权继承中的残酷现实,以及权力斗争对人性的扭曲。元佐的残忍行为不仅是个人心理疾病的表现,更是宫廷政治压力的结果。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家天下’的特点,即皇权与家族利益的紧密联系。

艺术特色方面,本文叙事简洁明快,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尤其是寇准与太宗的对话,既体现了寇准的智慧,也揭示了太宗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处对江充、李林甫的提及,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宫廷政治复杂性的理解。

历史价值方面,本文为研究北宋宫廷政治提供了重要素材。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窥见北宋皇权继承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皇帝在处理家族内部矛盾时的策略与手段。同时,寇准的形象也为研究北宋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明智部-寇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