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王羲之-原文
王右军幼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逆节事,都忘右军在帐中。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半,方悟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王羲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
由是得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王羲之-译文
王羲之小时候,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中睡觉。
有一次,大将军先起床,过了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其他人讨论叛逆的事情,完全忘记了王羲之还在帐中。
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了他们的讨论,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于是故意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还在熟睡。
大将军讨论到一半,才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大家都很惊慌,说:“不得不除掉他。”
王羲之等到他们打开帐子,看到呕吐物到处都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因此,王羲之得以保全性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王羲之-注解
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曾任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
大将军:此处指王敦,东晋时期的权臣,曾任大将军,掌握朝政大权。
钱凤:王敦的谋士,参与策划王敦的叛乱。
逆节事:指王敦密谋反叛朝廷的计划。
剔吐污头面被褥:王羲之假装熟睡,故意呕吐弄脏头面和被褥,以掩盖自己听到密谋的事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王羲之-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世说新语》,记载了王羲之幼年时的一段机智故事。故事通过王羲之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应对,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故事反映了东晋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王敦作为权臣,密谋反叛,而王羲之作为王敦的亲属,身处险境。通过王羲之的机智应对,故事揭示了在乱世中生存的艰难,以及智慧在危机中的重要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快,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王羲之的‘剔吐污头面被褥’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他的机智,又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故事不仅是对王羲之个人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王敦的叛乱是东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王羲之作为书法家和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了王羲之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