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原文

真宗不豫,李迪与宰执以祈禳宿内殿。

时仁宗幼冲,八大王元俨素有威名,以问疾留禁中,累日不出。

执政患之,无以为计。

偶翰林司以金盂贮熟水,曰:“王所需也。”

迪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令持去,

王见之,大惊。

意其毒也,即上马驰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译文

宋真宗身体不适,李迪和宰相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留宿在皇宫内殿。

当时仁宗年纪尚小,八大王赵元俨一向有威望,他以探病为由留在宫中,连续几天没有离开。

执政的大臣们对此感到担忧,却想不出办法。

偶然间,翰林司用金盂盛了热水,说:“这是大王需要的。”

李迪拿起桌上的墨笔,将水搅得漆黑,然后让人端去给赵元俨。

赵元俨看到后,非常吃惊。

他以为水中有毒,立刻上马离开了皇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注解

真宗:宋真宗赵恒,北宋第三位皇帝,997年至1022年在位。

李迪:北宋时期的重要官员,曾任宰相,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祈禳: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旨在通过祈祷和祭祀来消除灾祸或疾病。

仁宗: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位皇帝,1022年至1063年在位,即位时年幼。

八大王元俨:赵元俨,宋太宗赵炅的第八子,封为楚王,以威严和军事才能闻名。

禁中:指皇宫内部,特指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翰林司:宋代官署名,负责起草诏令、管理文书等事务。

金盂:一种贵重的金属容器,常用于盛放水或其他液体。

熟水:煮沸过的水,古代常用于饮用或医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北宋时期宫廷内部的一场微妙的政治斗争。宋真宗病重,李迪与宰执们在内殿进行祈禳仪式,试图通过宗教仪式来祈求皇帝的康复。此时,年幼的仁宗尚未成年,八大王赵元俨因问疾而留在禁中,多日不出,引起了执政官员的担忧。

文中通过李迪的机智行为,展现了古代官员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应对策略。李迪利用翰林司提供的金盂和熟水,巧妙地用墨笔将水搅黑,制造出一种假象,使赵元俨误以为水中被下毒,从而迅速离开禁中。这一行为不仅化解了潜在的危机,也体现了李迪的智慧和胆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国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官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生存智慧。祈禳仪式作为一种宗教行为,体现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依赖,同时也揭示了在皇权至上的社会中,宗教与政治的紧密联系。

艺术特色方面,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李迪这一机智果断的形象。金盂、熟水、墨笔等物品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历史价值上,这段记载为我们了解北宋宫廷政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当时官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应对策略,也反映了皇权与宗室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李迪》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