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原文

彦博幼时,与群儿戏,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司马光幼与群儿戏,一儿误堕大水瓮中,已没,群儿惊走,公取石破瓮,遂得出。

〔评〕二公应变之才,济人之术,已露一斑。孰谓“小时了了者,大定不佳”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译文

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耍,打球时球掉进了柱子的洞里,无法取出,彦博用水灌进洞里,球浮了出来。

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耍,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已经淹没,其他孩子惊慌逃跑,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孩子得以出来。

〔评论〕两位先生的应变能力和救助他人的技巧,已经初露端倪。谁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一定不好’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注解

彦博: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彦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是《资治通鉴》的主要编纂者,对后世史学有重大影响。

击球:古代一种球类游戏,类似于现代的曲棍球或马球,是古代贵族和士人的娱乐活动之一。

柱穴:指柱子底部的孔洞,可能是古代建筑中用于固定柱子的结构。

大水瓮:古代用于储存水的大型陶器,通常放置在庭院或公共场所。

应变之才:指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济人之术:指帮助他人、解救他人困境的能力或方法。

小时了了:出自《世说新语》,原指小时候聪明伶俐,后常用来形容人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有成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两个小故事,分别展现了范仲淹和司马光在幼年时期所表现出的机智和应变能力。范仲淹通过灌水使球浮出,展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司马光则通过破瓮救人的行为,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这两个故事不仅反映了两位历史人物在幼年时期的天赋和才能,也为他们后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两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和勇气的推崇。在古代,智慧和勇气被视为君子必备的品质,而范仲淹和司马光的故事正是这种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此外,这两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教育中对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视,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能力,避免了空洞的赞美,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同时,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小时了了者,大定不佳”这一俗语,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和深度。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两位历史人物的童年轶事,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他们性格和成长经历的重要线索。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和司马光在政治、文学、史学等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文彦博司马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8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