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怀丙-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
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怀丙-译文
宋朝河中府的浮桥,用八头铁牛来固定,每头铁牛重达数万斤。
在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断了浮桥,铁牛被拉入河中沉没。
官府招募能够将铁牛打捞出来的人。
真定府的僧人怀丙用两艘大船装满土,夹住铁牛固定,然后用大木做成秤杆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将土卸去,船浮起来后铁牛也随之浮出水面。
转运使张焘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赐给怀丙一件紫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怀丙-注解
河中府:宋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一带,因地处黄河中游而得名。
浮梁:指浮桥,一种用船只或浮筒支撑的桥梁,常用于河流宽阔或水流湍急的地方。
铁牛:古代用于固定浮桥的重物,通常为铁铸,形似牛,故称铁牛。
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时间为1064年至1067年。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宋代为真定府,是当时的重要城市之一。
怀丙:宋代僧人,以其智慧和技艺闻名,曾成功打捞沉没的铁牛。
权衡:古代称量器具,此处指用大木制作的类似杠杆的装置。
转运使:宋代官职,负责地方财政、物资运输等事务。
紫衣:紫色袈裟,是古代皇帝赐予高僧的荣誉象征,表示对其功德的认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怀丙-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宋代河中府浮桥铁牛沉没后,真定僧人怀丙巧妙打捞的故事。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一事件反映了宋代工程技术的高超水平,尤其是对水利工程和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怀丙利用大舟、土石和杠杆原理,成功将重达数万斤的铁牛打捞出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本语言简洁明了,叙事流畅,通过寥寥数语便将事件的经过、人物的智慧和朝廷的嘉奖生动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对怀丙打捞过程的描述,既体现了科学原理,又带有一定的戏剧性,令人印象深刻。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记载不仅是对宋代工程技术成就的见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僧人的尊重与认可。怀丙作为僧人,不仅精通佛法,还具备高超的技艺,体现了宋代佛教与世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此外,朝廷赐予紫衣的举动,也表明了宋代政府对科技人才和宗教人士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一则技术史的重要记录,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古代中国在工程、宗教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独特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