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原文
客店至泰安州,不复敢以客店目之。
余进香泰山,未至店里许,见驴马槽房二三十间;
再近,有戏子寓二十余处;
再近,则密户曲房,皆妓女妖冶其中。
余谓是一州之事,不知其为一店之事也。
投店者,先至一厅事,上簿挂号,人纳店例银三钱八分,又人纳税山银一钱八分。
店房三等:下客夜素早亦素,午在山上用素酒果核劳之,谓之“接顶”。
夜至店,设席贺,谓烧香后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利得利,故曰贺也。
贺亦三等:上者专席,糖饼、五果、十肴、果核、演戏;
次者二人一席,亦糖饼,亦肴核,亦演戏;
下者三四人一席,亦糖饼、骨核,不演戏,用弹唱。
计其店中,演戏者二十余处,弹唱者不胜计。
庖厨炊爨亦二十余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
下山后,荤酒狎妓惟所欲,此皆一日事也。
若上山落山,客日日至,而新旧客房不相袭,荤素庖厨不相混,迎送厮役不相兼,是则不可测识之矣。
泰安一州与此店比者五六所,又更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译文
客店到了泰安州,就不再敢把它当作普通的客店来看待了。我前往泰山进香,还没到客店,就看到有二三十间驴马槽房;再走近一些,有二十多处戏子住的地方;再近一些,则是密密麻麻的小房间,里面住的都是打扮妖艳的妓女。我以为这是整个州的事情,却不知道这竟然只是这家客店的事情。
住店的人,首先到一个大厅里,登记名字,每人要交三钱八分的店费,还要每人交一钱八分的税。
客店分为三个等级:下等客人白天和晚上都吃素,中午在山上用素酒和果核来款待,这叫做‘接顶’。晚上到了客店,会设宴席庆祝,因为烧香之后求官能得官,求子能得子,求利能得利,所以叫做庆祝。庆祝也有三个等级:上等客人有专门的座位,吃糖饼、五果、十道菜,还有果核和看戏;次等客人两人一桌,也有糖饼和菜核,也有看戏;下等客人三四人一桌,也有糖饼和骨核,但不看戏,用弹唱来代替。
算起来,客店里有二十多处演戏的地方,弹唱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厨房有二十多处,忙碌服务的有百来个人。
下山之后,吃荤酒、狎妓,想怎样就怎样,这些都是一天之内的事情。如果是上山或下山,每天都有客人来,但新旧客房不相互混杂,荤素厨房不混用,迎接和服务的仆人不兼任,这就很难想象了。
泰安州像这样的客店有五六家,而且更奇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注解
泰安州:泰安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地名,位于泰山脚下,因泰山而得名。在古代,泰安州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宗教朝圣地,许多朝圣者和游客都会前往泰山。在这里,泰安州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州,也代表了泰山及其周边的文化和宗教活动。
进香:进香是指前往寺庙或圣地烧香祭拜,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进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活动,尤其在佛教和道教中非常流行。
驴马槽房:槽房是指供驴马食宿的房屋。在这里,驴马槽房指的是客店中为驴马准备的食宿设施,反映了古代交通和运输的实际情况。
戏子:戏子是指古代的戏曲演员,包括京剧、昆曲等戏曲形式。在这里,戏子寓指的是戏子们居住的地方。
妓女:妓女是指古代从事卖淫行业的女性。在这里,妓女妖冶其中指的是客店中设有妓女,她们打扮得十分妖艳。
簿挂号:簿挂号是指登记名册,表示客人入住客店需要登记姓名和相关信息。
店例银:店例银是指客店规定的入住费用。
纳税山银:纳税山银是指客店需要向官方缴纳的税费。
素酒果核:素酒果核是指不含肉类的酒水和果品,是佛教和道教中常用的素食食品。
接顶:接顶是指迎接朝圣者到达山顶的行为,这里指的是客店为朝圣者提供的餐食。
贺:贺在这里指的是庆祝和祝福,指的是烧香后祈求得到所愿的庆祝活动。
糖饼:糖饼是一种甜食,常用于庆祝和节日。
五果、十肴:五果和十肴分别指的是五种水果和十种菜肴,是古代宴会中的常见食品。
弹唱:弹唱是指演奏乐器并唱歌,是古代戏曲和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
庖厨炊爨:庖厨炊爨指的是厨房和烹饪,反映了客店中烹饪活动的繁忙。
厮役:厮役是指从事仆役工作的人,在这里指的是客店中的服务人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评注
古文开篇即点明‘客店至泰安州,不复敢以客店目之’,此句以反常的语气描绘了泰安州客店的非凡之处,为全文定下了基调。‘余进香泰山,未至店里许’一句,以‘余’的视角展开叙述,拉近了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见驴马槽房二三十间’一句,描绘了客店规模之大,为‘一州之事’的描述奠定了基础。‘再近,有戏子寓二十余处’一句,通过‘戏子寓’这一特殊场所的提及,进一步展现了客店的繁华与热闹。
‘再近,则密户曲房,皆妓女妖冶其中’一句,通过‘密户曲房’和‘妓女妖冶’的描绘,将客店的奢靡与放纵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余谓是一州之事,不知其为一店之事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客店规模的惊叹,同时也暗示了客店在泰安州的重要地位。
‘投店者,先至一厅事,上簿挂号,人纳店例银三钱八分,又人纳税山银一钱八分’一句,详细描绘了客店的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展现了客店的严谨与规范。
‘店房三等’一句,引出客店内部结构的划分,‘下客夜素早亦素,午在山上用素酒果核劳之,谓之“接顶”’一句,则是对客店服务内容的描述,反映了客店对香客的尊重与关怀。
‘夜至店,设席贺,谓烧香后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利得利,故曰贺也’一句,通过‘设席贺’这一仪式,展现了客店对香客祈福愿望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习俗。
‘计其店中,演戏者二十余处,弹唱者不胜计’一句,通过数字的运用,强调了客店娱乐活动的丰富性,展现了客店的繁华景象。
‘庖厨炊爨亦二十余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一句,通过‘庖厨炊爨’和‘奔走服役者’的描绘,展现了客店后勤服务的庞大与高效。
‘下山后,荤酒狎妓惟所欲,此皆一日事也’一句,通过对下山后香客生活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客店的奢华与放纵。
‘若上山落山,客日日至,而新旧客房不相袭,荤素庖厨不相混,迎送厮役不相兼,是则不可测识之矣’一句,通过对客店运营模式的描述,展现了客店的高效与有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业管理的重视。
‘泰安一州与此店比者五六所,又更奇’一句,以‘更奇’二字收束全文,既强调了客店的非凡之处,又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