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兖州阅武-原文
辛未三月,余至兖州,见直指阅武。
马骑三千,步兵七千,军容甚壮。
马蹄卒步,滔滔旷旷,眼与俱驶,猛掣始回。
其阵法奇在变换,旍动而鼓,左抽右旋,疾若风雨。
阵既成列,则进图直指前,立一牌曰:‘某阵变某阵’。
连变十余阵,奇不在整齐而在便捷。
扮敌人百余骑,数里外烟尘坌起。
迾卒五骑,小如黑子,顷刻驰至,入辕门报警。
建大将旗鼓,出奇设伏。
敌骑突至,一鼓成擒,俘献中军。
内以姣童扮女三四十骑,荷旃被毳,绣袪魋结,马上走解,颠倒横竖,借骑翻腾,柔如无骨。
乐奏马上,三弦、胡拨、琥珀词、四上儿、密失叉儿机、僸佅兜离,罔不毕集,在直指筵前供唱。
北调淫俚,曲尽其妙。
是年,参将罗某,北人,所扮者皆其歌童外宅,故极姣丽。
恐易人为之,未必能尔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兖州阅武-译文
辛未年三月,我到了兖州,看到直指使在检阅军队。有骑兵三千,步兵七千,军容非常雄壮。马蹄声和脚步声连成一片,浩浩荡荡,我的视线随着它们一起移动,突然一勒马缰才回过神来。
他们的阵法奇特之处在于变化多端,旗帜一动就击鼓,左抽右旋,快速得像风雨一样。阵势一旦排好,就直指前方前进,立一块牌子写着:‘某阵变成某阵’。连续变化了十多次阵法,奇妙之处不在于整齐,而在于迅速。他们装扮了一百多骑兵,几里外就看到烟尘飞扬。
敌军五骑小得像黑点,转眼间就驰骋而来,进入辕门报警。大将竖起旗帜击鼓,出奇兵设下埋伏。敌军骑兵突然杀到,一鼓作气将他们全部擒获,俘虏献给中军。
内部有三十多个扮成女子的姣好童子,穿着带有毛皮的军旗,绣着袖子,戴着鬼面,骑在马上奔跑解围,翻来覆去,借助于马匹翻腾,柔弱得像没有骨头。音乐在马上演奏,三弦、胡拨、琥珀词、四上儿、密失叉儿机、僸佅兜离等乐器一应俱全,都在直指使的宴席前演唱,北方的曲调淫荡粗俗,将歌曲的妙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一年,参将罗某,是北方人,他所装扮的女子都是他家的歌童和家妓,因此都非常美丽,担心换人来做,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兖州阅武-注解
辛未:辛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中国农历的某一年。辛未年通常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某个具体年份,如公元2021年就是辛丑年,而辛未年则是指1931年。
兖州:兖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古代九州之一,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行政区划。
阅武:阅武是指检阅军队,是古代皇帝或官员对军队进行检视和考核的一种仪式。
马骑:马骑指的是骑马的士兵,马在古代战争中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
步兵:步兵指的是不骑马的步兵,是古代军队的基本组成部分。
旍动:旍(jǐng)是古代军旗的通称,旍动即军旗挥动。
鼓:鼓是古代战争中用于指挥和鼓舞士气的乐器。
左抽右旋:左抽右旋形容军阵的变换非常灵活,左右移动,如同抽动和旋转。
烟尘坌起:烟尘坌起形容战场上尘土飞扬,通常用于描述激烈的战斗。
迾卒:迾(jí)卒是指远来的士兵,这里可能指的是敌军。
牌:牌在古代军队中用于标识和指挥,这里指的是军令牌。
荷旃被毳:荷旃(zhān)被毳(cuì)是指士兵们背着旃旗,穿着毛皮衣物。
绣袪魋结:绣袪(qū)魋(tuí)结是指绣有花纹的袖口和头饰。
马上走解:马上走解是指骑马奔跑中的舞蹈或表演。
三弦:三弦是一种弦乐器,古代常用于演奏音乐。
胡拨:胡拨是指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类似于琵琶。
琥珀词:琥珀词是指用琥珀制成的乐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乐器。
四上儿:四上儿是指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密失叉儿机:密失叉儿机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乐器或音乐技巧。
僸佅兜离:僸佅(chī jì)兜离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音乐或舞蹈。
北调淫俚:北调是指北方地区的音乐风格,淫俚则是指音乐风格中的轻佻和通俗。
参将:参将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师长或旅长级别。
歌童:歌童是指被培养成歌手的年轻男子,常在官宦人家或戏班中服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四-兖州阅武-评注
辛未三月,余至兖州,见直指阅武。马骑三千,步兵七千,军容甚壮。
此句描绘了作者到达兖州时,目睹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阅武仪式。‘辛未三月’点明了时间,‘余至兖州’则交代了地点,‘见直指阅武’表明了目的。‘马骑三千,步兵七千’展现了军队的庞大阵容,‘军容甚壮’则是对军队气势的赞美。
马蹄卒步,滔滔旷旷,眼与俱驶,猛掣始回。
此句通过‘马蹄卒步’、‘滔滔旷旷’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景象。‘眼与俱驶’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军队快速移动的观察,‘猛掣始回’则是对军队突然停止动作的描述,体现了军队的纪律性和训练有素。
其阵法奇在变换,旍动而鼓,左抽右旋,疾若风雨。
此句赞美了军队的阵法,‘其阵法奇在变换’表明阵法变化多端,‘旍动而鼓’、‘左抽右旋’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阵法的变化,‘疾若风雨’则是对阵法快速变化的形容,体现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阵既成列,则进图直指前,立一牌曰:‘某阵变某阵’。连变十余阵,奇不在整齐而在便捷。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阵法的特点。‘阵既成列’表明阵法已经排好,‘进图直指前’则是对军队行动方向的说明。‘某阵变某阵’揭示了阵法的变化规律,‘连变十余阵’说明了变化次数之多,‘奇不在整齐而在便捷’则是对阵法变化的评价,强调了阵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扮敌人百余骑,数里外烟尘坌起。迾卒五骑,小如黑子,顷刻驰至,入辕门报警。
此句描绘了军队对敌人的应对。‘扮敌人百余骑’表明了军队的模拟敌情,‘数里外烟尘坌起’描绘了敌军到来的情景。‘迾卒五骑’、‘小如黑子’、‘顷刻驰至’、‘入辕门报警’则是对军队快速反应和高效行动的描述。
建大将旗鼓,出奇设伏。敌骑突至,一鼓成擒,俘献中军。
此句描述了军队的战斗行动。‘建大将旗鼓’表明了军队的战斗准备,‘出奇设伏’揭示了军队的战术策略。‘敌骑突至’、‘一鼓成擒’、‘俘献中军’则是对战斗结果的描述,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实力和战斗技巧。
内以姣童扮女三四十骑,荷旃被毳,绣袪魋结,马上走解,颠倒横竖,借骑翻腾,柔如无骨。
此句描绘了军队中女子的形象。‘内以姣童扮女’表明了这些女子是装扮的,‘荷旃被毳’、‘绣袪魋结’等词语描绘了她们的服饰,‘马上走解’、‘颠倒横竖’、‘借骑翻腾’、‘柔如无骨’则是对她们动作的描述,展现了她们的轻盈和柔美。
乐奏马上,三弦、胡拨、琥珀词、四上儿、密失叉儿机、僸佅兜离,罔不毕集,在直指筵前供唱,北调淫俚,曲尽其妙。
此句描述了军队中的音乐表演。‘乐奏马上’表明了音乐是在马上进行的,‘三弦’、‘胡拨’等词语列举了乐器,‘琥珀词’、‘四上儿’、‘密失叉儿机’、‘僸佅兜离’等则是乐器的名称。‘在直指筵前供唱’说明了表演的场合,‘北调淫俚’、‘曲尽其妙’则是对音乐表演的评价,展现了音乐的优美和魅力。
是年,参将罗某,北人,所扮者皆其歌童外宅,故极姣丽,恐易人为之,未必能尔也。
此句提到了参将罗某及其所扮者的特点。‘是年’点明了时间,‘参将罗某’说明了人物身份,‘北人’则是对他的籍贯的说明。‘所扮者皆其歌童外宅’揭示了这些人的身份,‘故极姣丽’则是对他们外貌的赞美。‘恐易人为之,未必能尔也’则是对这些表演者特殊才能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才能的稀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