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鲁府松棚-原文
报国寺松,蔓引亸委,已入藤理。
入其下者,蹒跚局蹐,气不得舒。
鲁府旧邸二松,高丈五,上及檐甃,劲竿如蛇脊,屈曲撑距,意色酣怒,鳞爪拿攫,义不受制,鬣起针针,怒张如戟。
旧府呼“松棚”,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
便殿三楹盘郁殆遍,暗不通天,密不通雨。
鲁宪王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鲁府松棚-译文
报国寺里的松树,枝条蔓延垂下,已经进入了藤蔓的纹理之中。走进树下,会感到脚步蹒跚,局促不安,气息无法舒展。
鲁府的旧邸有两棵松树,高约十五尺,树干直通屋檐,树干坚韧如蛇的脊背,弯曲支撑,显得气势昂扬,枝叶如鳞片般抓握,不屈不挠,鬣毛般的小枝竖起,像戟一样怒张。
旧府里的人称这两棵松树为‘松棚’,因此这两棵松树的神态和情感都像是被棚子所包围。
便殿有三间屋,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树,几乎遮天蔽日,既不透光也不透雨。
鲁宪王晚年信道教,曾经摘下一节松树枝,抱着它一起睡觉,时间久了,松枝变得光滑油润,像是有血有肉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鲁府松棚-注解
报国寺:报国寺,可能是指一个以报国为主题或历史背景的寺庙,在中国古代,寺庙常常与宗教、文化、历史紧密相关。
松: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长寿和忠诚,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或精神。
蔓引亸委:蔓引,指植物蔓延生长;亸委,形容植物姿态柔弱、下垂。这里形容松树的生长状态。
藤理:藤理,可能指藤蔓的纹理或生长规律,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松树与藤蔓之间的相互缠绕。
蹒跚局蹐:蹒跚,形容行走不稳;局蹐,形容拘谨、不自在。这里形容人进入松树下的空间时的感受。
气不得舒:气不得舒,指气息不畅,形容人在松树下感到压抑。
鲁府旧邸:鲁府,可能指古代鲁国(今山东部分地区)的官邸;旧邸,指旧的官邸。
丈五:古代长度单位,一丈等于十尺,这里指松树的高度为十五尺。
檐甃:檐,指房屋的屋檐;甃,指用砖石砌成的墙壁。这里指松树的高度几乎触及房屋的屋檐和墙壁。
劲竿如蛇脊:劲竿,指松树坚韧的树干;蛇脊,形容树干弯曲如蛇的脊背。
屈曲撑距:屈曲,指弯曲;撑距,指支撑、抵抗。这里形容松树树干弯曲但坚韧有力。
意色酣怒:意色,指神态;酣怒,形容神态中透露出愤怒或强烈的情感。
鳞爪拿攫:鳞爪,指松树的枝叶;拿攫,指抓取、捕捉。这里形容松树的枝叶如鳞片般坚硬,如爪子般抓取。
义不受制:义,指道义、正义;不受制,指不受约束。这里形容松树的生长状态不受外界限制,自由自在。
鬣起针针:鬣,指动物的鬃毛;针针,形容细小而密集。这里形容松树的枝叶如针般密集。
怒张如戟:怒张,形容张开的样子;戟,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形容松树的枝叶张开如戟,形态威猛。
松棚:松棚,可能指用松树搭建的棚子,这里可能是指报国寺松树下的空间。
便殿:便殿,指供皇帝临时休息或处理事务的宫殿。
盘郁:盘郁,形容树木茂密、生长旺盛。
暗不通天,密不通雨:形容便殿内的松树茂密,光线和雨水都无法穿透。
鲁宪王:鲁宪王,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时期的鲁国国王,具体指代需要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好道:好道,指喜好道教或追求道教思想。
尝取松肘一节:尝,指曾经;取,指摘取;松肘,指松树的枝干部分;一节,指一段。这里指鲁宪王曾经摘取了一段松树的枝干。
抱与同卧:抱与,指抱着它;同卧,指一起睡觉。这里形容鲁宪王与松树枝干一同睡觉。
滑泽酣酡:滑泽,指光滑而湿润;酣酡,形容舒适、陶醉。这里形容鲁宪王与松树枝干接触后的感受。
似有血气:似有血气,指仿佛有生命般的感觉。这里形容鲁宪王对松树枝干的深厚情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鲁府松棚-评注
报国寺松,蔓引亸委,已入藤理。
此句描绘了报国寺松树的生长状态,‘蔓引’和‘亸委’两词生动地表现了松树枝蔓的柔韧与松枝的委婉。‘已入藤理’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与藤蔓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入其下者,蹒跚局蹐,气不得舒。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们在松树下的感受。‘蹒跚局蹐’形容了人们在松树下的局促不安,‘气不得舒’则表达了内心的压抑与不自在。这种对比,突出了松树威严与庄重的气质。
鲁府旧邸二松,高丈五,上及檐甃,劲竿如蛇脊,屈曲撑距,意色酣怒,鳞爪拿攫,义不受制,鬣起针针,怒张如戟。
此句详细描绘了鲁府旧邸的两棵松树。‘高丈五’和‘上及檐甃’展示了松树的高大与雄伟。‘劲竿如蛇脊’则用比喻手法,将松树比作蛇脊,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坚韧挺拔的形态。‘意色酣怒’、‘鳞爪拿攫’、‘鬣起针针’、‘怒张如戟’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松树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的气势。
旧府呼‘松棚’,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
此句中,‘松棚’一语双关,既指松树形成的棚架,也暗指松树如同棚架一般,承载着鲁府的历史与文化。‘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则表达了松树与鲁府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松树在鲁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便殿三楹盘郁殆遍,暗不通天,密不通雨。
此句描绘了便殿的景象,‘盘郁殆遍’形容了便殿周围松树的茂密,‘暗不通天,密不通雨’则强调了松树对便殿的遮蔽作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鲁宪王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此句讲述了鲁宪王晚年对松树的喜爱。‘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表现了鲁宪王与松树之间的深厚情感,‘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松树以生命,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鲁宪王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