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原文

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

章侯自写其所学所问已耳。

而辄呼之曰“宋江”,

曰“吴用”,

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

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芋芋,积于笔墨间也。

周孔嘉丐余促章侯,

孔嘉丐之,

余促之,

凡四阅月而成。

余为作缘起曰:

“余友章侯,才足掞天,

笔能泣鬼,

昌谷道上,

婢囊呕血之诗;

兰清寺中,

僧秘开花之字。

兼之力开画苑,

遂能目无古人,

有索必酬,

无求不与。

既蠲郭恕先之癖,

喜周贾耘老之贫,

画《水浒》四十人,

为孔嘉八口计,

遂使宋江兄弟,

复睹汉官威仪。

伯益考著《山海》遗经,

兽毨鸟氄皆拾为千古奇文;

吴道子画《地狱变相》,

青面獠牙尽化作一团清气。

收掌付双荷叶,

能月继三石米,

致二斗酒,

不妨持赠;

珍重如柳河东,

必日灌蔷薇露,

薰玉蕤香,

方许解观。

非敢阿私,

愿公同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译文

那些古代的容貌、服装、头盔、铠甲和器械,章侯自己画的就是他所学和所问的内容。但是人们总是称呼他为‘宋江’,‘吴用’,而‘宋江’、‘吴用’也总是答应,这是因为英雄和忠义的精神,郁郁葱葱地积累在笔墨之间。

周孔嘉邀请我催促章侯,孔嘉邀请我,我也催促他,总共过了四个月才完成。我为它写了缘起:‘我的朋友章侯,才华横溢,文笔能感动鬼神,在昌谷道上,写出了使婢女吐血的诗歌;在兰清寺中,写出了僧人秘传的字体。他不仅擅长绘画,还能目空古人,有求必应,无求不与。他摒弃了郭恕先的癖好,喜欢周贾耘老的贫穷,画了《水浒》中的四十个人,为了孔嘉的八口之家,让宋江兄弟再次看到了汉朝官员的威仪。伯益研究《山海经》的遗文,收集兽毛和鸟羽都成为了千古奇文;吴道子画《地狱变相图》,那些青面獠牙的形象都化作了清新的气息。他收掌着双荷叶,能每月接济三石米,送来二斗酒,不妨拿去赠送;像柳河东那样珍重的人,必须每天浇灌蔷薇露水,熏香玉蕤,才允许他观看。我并非偏袒私情,希望公众都能喜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注解

古貌古服:指古代人的容貌和服饰,这里形容章侯的画作具有浓厚的古代风格。

古兜鍪:古代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指古代的军装。

古铠胄:古代士兵所穿的铠甲,这里指古代的军装。

古器械:古代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指章侯画作中使用的古代兵器。

章侯:指章侯这位画家,‘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这里是对画家的尊称。

宋江:《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智谋和忠义著称。

吴用:《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智谋和计谋著称。

周孔嘉丐余促章侯:周孔嘉邀请我催促章侯作画。

孔嘉丐之:孔嘉请求我。

缘起:指文章的开头,说明写作的起因和目的。

昌谷道上,婢囊呕血之诗:昌谷道是古代地名,这里形容章侯的诗作非常感人,以至于婢女因为感动而呕吐。

兰清寺中,僧秘开花之字:兰清寺是古代寺庙,这里形容章侯的书法技艺高超,能够写出如同花开般的字体。

力开画苑:指章侯在绘画领域有很高的成就。

目无古人:形容章侯的绘画技艺高超,不拘泥于古人的风格。

郭恕先之癖:郭恕先的癖好,这里可能指某种特殊的爱好或收藏。

周贾耘老之贫:周贾耘老的贫穷,这里可能指周贾耘老的生活简朴。

《水浒》四十人:指《水浒传》中的四十位好汉。

汉官威仪:指汉朝官员的威严和仪态。

伯益考著《山海》遗经:伯益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这里指伯益所著的《山海经》。

兽毨鸟氄:兽皮和鸟毛,这里指《山海经》中记载的奇异生物。

吴道子画《地狱变相》: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这里指他画的《地狱变相图》。

青面獠牙:形容凶恶的面容。

双荷叶:这里可能指某种特殊的物品或象征,具体含义不明。

三石米:古代计量单位,三石米即三石重量的米。

二斗酒:古代计量单位,二斗酒即二斗重量的酒。

柳河东: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柳宗元曾任河东(今山西永济)司马。

蔷薇露:蔷薇花的花露,这里指珍贵的液体。

薰玉蕤香:薰香玉蕤,指一种香料,这里形容香气浓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评注

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章侯自写其所学所问已耳。

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列举一系列古物,如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自写其所学所问’表明作者章侯在绘画创作中,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学习,更是对古代文化的探索和提问,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

而辄呼之曰“宋江”,曰“吴用”,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芋芋,积于笔墨间也。

此句描绘了章侯在绘画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辄呼之’表明章侯在创作中自由自在,‘宋江’、‘吴用’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无不应者’则显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芋芋,积于笔墨间也’一句,不仅赞美了章侯的人物塑造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尚。

周孔嘉丐余促章侯,孔嘉丐之,余促之,凡四阅月而成。

此句描述了章侯创作《水浒》的过程。‘周孔嘉丐余促章侯’和‘孔嘉丐之,余促之’两句,展现了作者和周孔嘉对章侯的期望和推动,‘四阅月而成’则体现了章侯创作速度之快,以及对艺术的执着。

余为作缘起曰:“余友章侯,才足掞天,笔能泣鬼,昌谷道上,婢囊呕血之诗;兰清寺中,僧秘开花之字。

此段是对章侯才华的极高评价。‘才足掞天’、‘笔能泣鬼’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章侯的艺术造诣。‘昌谷道上,婢囊呕血之诗’和‘兰清寺中,僧秘开花之字’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进一步展现了章侯创作的独特性和深邃性。

兼之力开画苑,遂能目无古人,有索必酬,无求不与。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章侯在艺术上的自信和独立。‘力开画苑’表明他在艺术上的开拓精神,‘目无古人’则显示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有索必酬,无求不与’则体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坚定和执着。

既蠲郭恕先之癖,喜周贾耘老之贫,画《水浒》四十人,为孔嘉八口计,遂使宋江兄弟,复睹汉官威仪。

此句讲述了章侯创作《水浒》的初衷和目的。‘既蠲郭恕先之癖,喜周贾耘老之贫’表明他在创作过程中克服了个人情感的干扰,‘画《水浒》四十人,为孔嘉八口计’则显示了他对朋友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宋江兄弟,复睹汉官威仪’则表达了他在艺术创作中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伯益考著《山海》遗经,兽毨鸟氄皆拾为千古奇文;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青面獠牙尽化作一团清气。

此句通过伯益和吴道子的例子,进一步展示了章侯在艺术创作中的追求和境界。‘伯益考著《山海》遗经’和‘吴道子画《地狱变相》’两句,分别体现了对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尊重,以及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收掌付双荷叶,能月继三石米,致二斗酒,不妨持赠;珍重如柳河东,必日灌蔷薇露,薰玉蕤香,方许解观。

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场景,描绘了章侯在创作过程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收掌付双荷叶’、‘能月继三石米,致二斗酒’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珍重如柳河东,必日灌蔷薇露,薰玉蕤香,方许解观’则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作品的珍视和对审美的追求。

非敢阿私,愿公同好。

此句是作者对读者的期望和邀请,表达了他希望与读者共同欣赏和探讨艺术作品的愿望。‘非敢阿私’表明作者的态度坦诚,‘愿公同好’则显示了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期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水浒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