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朱氏收藏-原文
朱氏家藏,如“龙尾觥”、“合卺杯”,雕镂锲刻,真属鬼工,世不再见。
余如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所畜之多,与分宜埒富,时人讥之。
余谓博洽好古,犹是文人韵事,风雅之列,不黜曹瞒,鉴赏之家,尚存秋壑。
诗文书画未尝不抬举古人,恒恐子孙效尤,以袖攫石、攫金银以赚田宅,豪夺巧取,未免有累盛德。
闻昔年朱氏子孙,有欲卖尽“坐朝问道”四号田者,余外祖兰风先生谑之曰:“你只管坐朝问道,怎不管垂拱平章?”
一时传为佳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朱氏收藏-译文
朱家的收藏品,比如‘龙尾觥’、‘合卺杯’,雕刻和刻画得非常精美,简直像是鬼斧神工,这样的东西在世上已经不再出现了。
其他的收藏,比如秦代的铜器、汉代的玉器、周代的鼎、商代的彝、哥窑的瓷器、倭国的漆器、厂盒和宣炉、法书和名画、晋代的帖子、唐代的琴,数量之多,可以和分宜(一个富饶的地方)相媲美,当时的人因此嘲笑他。
我认为广泛涉猎、喜欢古物,还是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事,属于风雅之列,不会排斥曹操这样的英雄,鉴赏收藏之家,仍然保留着秋壑(指秋天的山谷,比喻清雅之地)的风韵。
诗、文、书、画都常常赞扬古人,我常常担心子孙们效仿,用袖子去抢石头、抢金银来换取田地房产,强行夺取、巧取豪夺,不免会影响到他们的品德。
听说以前朱家的子孙中,有人想卖掉‘坐朝问道’四号田地,我的外祖父兰风先生开玩笑说:‘你只管坐朝问道,怎么不管垂拱平章?(指古代皇帝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
这件事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朱氏收藏-注解
朱氏家藏:指朱氏家族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
龙尾觥:古代酒器,形状像龙尾,是一种珍贵的青铜器。
合卺杯:古代婚礼上使用的酒杯,一对合卺杯象征着夫妻合体。
雕镂锲刻:指雕刻和刻划,古代工匠在器物上精心雕刻图案或文字。
鬼工:形容技艺高超,如同鬼神之作。
世不再见:指这种技艺或器物在世上已经绝迹,非常珍贵。
秦铜汉玉:指秦汉时期的铜器和玉石。
周鼎商彝:周代的鼎和商代的彝,都是古代的青铜礼器。
哥窑倭漆:哥窑指宋代著名的瓷器窑口,倭漆指日本漆器。
厂盒宣炉:厂盒指精美的盒子,宣炉指宣德年间制作的香炉。
法书名画:指书法和绘画作品,特别是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晋帖唐琴:晋代的书法帖和唐代的古琴,都是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分宜:指分宜地区,这里可能是指分宜地区的富裕程度。
博洽好古:指博学多才,喜欢研究古代文化。
风雅之列:指风雅之士,即有文化修养的人。
不黜曹瞒:不排斥曹操和司马懿,这里可能是指不排斥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鉴赏之家:指喜欢鉴赏艺术品的人家。
秋壑:指秋天的山谷,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景色或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
坐朝问道:指在朝堂上咨询治国之道。
垂拱平章:指垂拱而治,平章政治,即无为而治,使政治稳定。
佳话:指美好的故事或传说,常用来形容值得流传的趣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六-朱氏收藏-评注
朱氏家藏的描述,首先展现了朱氏家族对古玩的珍视和收藏的热情。‘龙尾觥’和‘合卺杯’这两件物品,因其雕镂锲刻之精美,被形容为‘真属鬼工’,意为工艺之高超,仿佛出自鬼神之手,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得这两件物品的珍贵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朱氏家族的品味之高。
‘世不再见’一句,强调了这两件物品的独一无二,它们已经成为了绝世之宝,这种稀有性使得它们更加珍贵。
接下来的‘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等列举,展现了朱氏家族收藏的丰富性。这些物品涵盖了从先秦到唐宋的各个时期,既有青铜器、玉器,又有瓷器、书画,种类繁多,体现了朱氏家族的收藏视野之广。
‘与分宜埒富’一句,将朱氏家族的财富与分宜(指分宜地区)相比,说明其财富之丰厚,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收藏的重视。
‘时人讥之’表明,尽管朱氏家族的收藏丰富,但也有人对此表示讥讽,认为他们过于沉迷于古玩,有失文人之雅。
‘博洽好古,犹是文人韵事’一句,肯定了朱氏家族的收藏行为,认为他们博学多识,爱好古物,这是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事。
‘风雅之列,不黜曹瞒’一句,将朱氏家族与曹操相比,曹操虽为武将,但亦风雅,这里以曹操为喻,说明朱氏家族的收藏并不违背文人之风。
‘鉴赏之家,尚存秋壑’一句,以‘秋壑’指代朱氏家族,说明他们虽然收藏丰富,但仍有鉴赏的眼光,不流于俗。
‘诗文书画未尝不抬举古人’表明,朱氏家族在诗文书画创作中,也常常赞美古人,这是文人的传统美德。
‘恒恐子孙效尤’一句,表达了朱氏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担忧,担心他们效仿自己,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文人的道德修养。
‘以袖攫石、攫金银以赚田宅,豪夺巧取’一句,批评了那些为了财富而不择手段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有损于道德。
‘未免有累盛德’一句,指出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带来财富,但却有损于家族的盛德。
‘闻昔年朱氏子孙,有欲卖尽“坐朝问道”四号田者’一句,讲述了朱氏家族的一个故事,反映了他们对土地的重视。
‘余外祖兰风先生谑之曰:“你只管坐朝问道,怎不管垂拱平章?”’一句,通过外祖兰风先生的幽默话语,既表达了对朱氏子孙的劝诫,也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与幽默。
‘一时传为佳话’一句,说明这个故事在当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佳话,这也反映了朱氏家族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