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原文

崇祯庚辰闰正月,与越中父老约重张五夜灯,

余作张灯致语曰:

“两逢元正,岁成闰于摄提之辰;

再值孟陬,天假人以闲暇之月。

《春秋传》详记二百四十二年事,春王正月,孔子未得重书;

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乾德五年,宋祖犹烦钦赐。

兹闰正月者,三生奇遇,何幸今日而当场;

百岁难逢,须效古人而秉烛。

况吾大越,蓬莱福地,宛委洞天。

大江以东,民皆安堵;

遵海而北,水不扬波。

含哺嬉兮,共乐太平之世界;

重译至者,皆言中国有圣人。

千百国来朝,白雉之陈无算;

十三年于兹,黄耇之说有征。

乐圣衔杯,宜纵饮屠苏之酒;

较书分火,应暂辍太乙之藜。

前此元宵,竟因雪妒,天亦知点缀丰年;

后来灯夕,欲与月期,人不可蹉跎胜事。

六警山立,只说飞来东武,使鸡犬不惊;

百兽室悬,毋曰下守海澨,唯鱼鳖是见。

笙箫聒地,竹椽出自柯亭;

花草盈街,禊帖携来兰渚。

士女潮涌,撼动蠡城;

车马雷殷,唤醒龙屿。

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

且科际辰年,为龙为光,两榜必征双首。

莫轻此五夜之乐,眼望何时?

试问那百年之人,躬逢几次?

敢祈同志,勿负良宵。

敬藉赫蹄,喧传口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译文

崇祯庚辰年闰正月,我和越中的老人们约定再次举行五天的灯会,我写了一篇致辞说:“两次遇到元旦,这一年闰月出现在摄提星次的时刻;再次遇到孟春之月,上天赐予人们一个闲暇的月份。《春秋传》详细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事情,春天的王正月,孔子都没有机会再次书写;开封府特别开放了十七、十八两天的灯会,乾德五年,宋太祖还得到了皇帝的赐予。现在这个闰正月,是三生有幸,怎么这么幸运能在今天现场;百岁难得,应该效仿古人,手持蜡烛。

何况我们的大越,是蓬莱仙境,宛委洞天。

大江以东,百姓都安居乐业;沿着海岸往北,水面没有波澜。大家含着食物嬉戏,共同享受太平盛世;远方来的人,都说中国有圣人。千百个国家来朝贡,白雉的展示数不胜数;十三年过去了,黄耇的说法有了证据。快乐的人举杯畅饮,应该畅饮屠苏酒;比较书籍时,应该暂时放下太乙之藜。

之前的元宵节,竟然因为雪的嫉妒,天也知道点缀丰收的年景;后来的灯会之夜,想要与月亮相约,人不可错过好事。

六警山屹立在那里,只说飞来的东武,让鸡犬不惊;百兽悬挂在屋檐下,不要说守护着海边的海澨,只有鱼鳖能看见。

笙箫声震耳欲聋,竹椽出自柯亭;花草满街,禊帖带来兰渚。

士女如潮水般涌来,撼动了蠡城;车马声如雷鸣,唤醒了龙屿。

何况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呼唤庚辛,一年自会再次丰收;而且科举之年,成为龙光,两榜必会录取双首。

不要轻视这五天的欢乐,眼望何时?试着问那些百年之人,他们亲身经历过几次?敢请志同道合的人,不要辜负这美好的夜晚。敬借马蹄声,喧传口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注解

崇祯庚辰闰正月: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年号,庚辰是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闰正月则是指这一年中有两个正月,这种情况在古代较为罕见。这个词语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年份。

越中父老:越中是指越地,父老则是指地方上的长辈和有经验的人,这里指的是越地的地方长辈。

重张五夜灯:重张指的是重新张挂,五夜灯则是指连续五天点亮的灯笼,通常用于庆祝节日或庆典。

元正:元正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新年。

摄提之辰:摄提是古代星宿名,辰是指时辰,这里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吉日。

孟陬:孟陬是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天假人以闲暇之月:天假人是指天赐予人,闲暇之月则是指农历八月,这里可能是指农历八月的某个特定节日。

《春秋传》:《春秋传》可能是指《春秋左氏传》,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史书,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岁成闰于摄提之辰:岁成闰指的是年份中有闰月,摄提之辰则是指这个闰月是在一个吉日。

开封府:开封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这里可能是指开封城。

乾德五年:乾德是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的年号,五年则是具体的年份。

宋祖: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钦赐:钦赐是指皇帝亲自赐予,表示极高的荣誉。

蓬莱福地: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福地则是指吉祥之地。

宛委洞天:宛委洞天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大江以东:大江通常指长江,这里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安堵:安堵是指安居乐业,生活稳定。

遵海而北:遵海是指沿着海岸线,而北则是指海岸线以北的地区。

含哺嬉兮:含哺嬉兮是指人们享受生活的快乐。

重译至者:重译至者是指远方来的人。

白雉之陈:白雉是一种白色的野鸡,陈在这里可能是指陈列或展示。

黄耇:黄耇是指年纪大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长寿的人或长寿的象征。

乐圣:乐圣可能是指擅长音乐的人,也可能是对某个音乐成就极高的人的尊称。

屠苏之酒:屠苏之酒是一种古代的酒,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饮用。

太乙之藜:太乙是古代的一种神,藜是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活动。

元宵:元宵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六警山立:六警山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也可能是指某种景象。

东武:东武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

百兽室悬:百兽室悬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也可能是指某种景象。

海澨:海澨是指海边。

竹椽出自柯亭:竹椽是指用竹子做的椽子,柯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

禊帖:禊帖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用的帖子。

兰渚:兰渚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

蠡城:蠡城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

龙屿:龙屿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景点的名称。

丰穰:丰穰是指丰收的意思。

庚呼癸:庚呼癸是指古代占卜中的一种方法,用天干来占卜吉凶。

科际辰年:科际是指科举考试,辰年是指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

两榜必征双首:两榜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进士榜和举人榜,双首则是指两个第一名,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期望自己和他人都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赫蹄:赫蹄是指骏马奔跑时蹄声的响亮,这里可能是指消息传得很快。

口号:口号是指集体呼喊的口号,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信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评注

崇祯庚辰闰正月,与越中父老约重张五夜灯,余作张灯致语曰: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崇祯庚辰为明朝崇祯三年,闰正月则是农历中较为罕见的闰月,表明作者对这一特殊时间的重视。‘与越中父老约重张五夜灯’一句,展现了作者与当地父老共同庆祝的愿望,‘重张五夜灯’则是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尊重和传承。‘余作张灯致语曰’表明作者将发表一段致辞,为接下来的节日氛围营造铺垫。

两逢元正,岁成闰于摄提之辰;再值孟陬,天假人以闲暇之月。

此两句运用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元正’指农历正月初一,‘岁成闰于摄提之辰’则指闰月出现在摄提星次,即农历中的一种天文现象。‘再值孟陬,天假人以闲暇之月’中的‘孟陬’指农历正月,‘天假人以闲暇之月’则表达了上天赐予人们闲暇之月的美好寓意。

《春秋传》详记二百四十二年事,春王正月,孔子未得重书;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乾德五年,宋祖犹烦钦赐。

此句引用了《春秋传》和宋代历史事件,以历史为证,强调灯节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春秋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而‘春王正月’则指《春秋》中的正月,孔子未能在此月重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和‘乾德五年,宋祖犹烦钦赐’则分别提到了宋代开封府放灯和宋太祖赵匡胤的赐灯事件,进一步印证了灯节的悠久传统。

兹闰正月者,三生奇遇,何幸今日而当场;百岁难逢,须效古人而秉烛。

此句以‘兹闰正月者’引出对闰正月这一特殊时间的感慨,‘三生奇遇’和‘百岁难逢’表达了作者对能亲历这一特殊时刻的庆幸。‘须效古人而秉烛’则是对古人传承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呼吁后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况吾大越,蓬莱福地,宛委洞天。

此句以‘大越’代指越地,‘蓬莱福地’和‘宛委洞天’则是对越地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越地文化的自豪。

大江以东,民皆安堵;遵海而北,水不扬波。

此两句描绘了越地安宁祥和的景象,‘大江以东’和‘遵海而北’分别指越地的东西南北,‘民皆安堵’和‘水不扬波’则表达了越地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

含哺嬉兮,共乐太平之世界;重译至者,皆言中国有圣人。

此句通过‘含哺嬉兮’和‘共乐太平之世界’描绘了越地人民在太平盛世中的欢乐场景,‘重译至者,皆言中国有圣人’则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表达了越地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千百国来朝,白雉之陈无算;十三年于兹,黄耇之说有征。

此句以‘千百国来朝’和‘白雉之陈无算’形容了中国古代的强盛,‘黄耇之说有征’则是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肯定。

乐圣衔杯,宜纵饮屠苏之酒;较书分火,应暂辍太乙之藜。

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文化典故,‘乐圣衔杯’指曹操,‘宜纵饮屠苏之酒’则是对曹操的赞美。‘较书分火’和‘应暂辍太乙之藜’则分别指曹操和孔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

前此元宵,竟因雪妒,天亦知点缀丰年;后来灯夕,欲与月期,人不可蹉跎胜事。

此句通过对元宵节和灯节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渲染。‘前此元宵,竟因雪妒,天亦知点缀丰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后来灯夕,欲与月期,人不可蹉跎胜事’则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六警山立,只说飞来东武,使鸡犬不惊;百兽室悬,毋曰下守海澨,唯鱼鳖是见。

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越地山水的壮美。‘六警山立’和‘百兽室悬’分别指越地的山和海,‘使鸡犬不惊’和‘唯鱼鳖是见’则表达了越地自然环境的和谐。

笙箫聒地,竹椽出自柯亭;花草盈街,禊帖携来兰渚。

此句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越地节日的热闹景象。‘笙箫聒地’和‘竹椽出自柯亭’分别指音乐和建筑,‘花草盈街’和‘禊帖携来兰渚’则分别指花草和书法,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士女潮涌,撼动蠡城;车马雷殷,唤醒龙屿。

此句通过对节日人群和车马的描绘,展现了越地节日的繁华景象。‘士女潮涌’和‘车马雷殷’分别指人群和车马,‘撼动蠡城’和‘唤醒龙屿’则分别指城市和岛屿,共同营造出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

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且科际辰年,为龙为光,两榜必征双首。

此句通过对时局的描述,展现了越地繁荣昌盛的景象。‘时逢丰穰’和‘呼庚呼癸’分别指丰收和吉祥,‘一岁自兆重登’则表达了越地经济的繁荣。‘科际辰年’和‘为龙为光’则分别指科举考试和光宗耀祖,‘两榜必征双首’则表达了越地人才辈出的景象。

莫轻此五夜之乐,眼望何时?试问那百年之人,躬逢几次?敢祈同志,勿负良宵。

此句以‘莫轻此五夜之乐’呼吁人们珍惜节日时光,‘眼望何时’和‘试问那百年之人,躬逢几次’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敢祈同志,勿负良宵’则是对同行的期望,希望共同珍惜美好的时光。

敬藉赫蹄,喧传口号。

此句以‘敬藉赫蹄’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期待,‘喧传口号’则是对节日氛围的渲染,共同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