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原文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

早舁而入,夜舁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

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

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之,如流瀣焉。

花谢,粪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

与兰首肯余言。

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

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

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

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

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

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译文

范与兰七十有三岁,喜欢弹琴,也喜欢种植兰花和盆景。他养了三十多缸建兰,这些兰花大得像簸箕。夏天的时候,早上搬进屋,晚上搬出去;冬天则是早上搬出去,晚上搬进来。他长期辛苦劳作,但并不亚于农活。兰花开花的时候,香气从屋内飘到屋外,客人来坐一会儿,香气就会沾染到衣服上,三五天都散不去。我到兰花开花的时候去他家里,一坐就是一整天,香气非常浓烈,闻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我还是忍不住张口吞咽,就像喝仙露一样。

兰花凋谢后,留下的肥料装满了簸箕,我不忍心丢弃,就与兰花商量说:‘有面粉可以煎,有蜂蜜可以浸泡,有火可以烘焙,为什么不吃呢?’兰花也同意我的话。范与兰年轻时向王明泉学习弹琴,能弹奏《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首曲子。

后来看到王本吾的琴,觉得非常好,就放弃了之前学的,开始向他学习。半年时间学了一首《石上流泉》,但还是很生疏。王本吾离开后,他也很快忘记了这首曲子,之前学的也坚决放弃,不再能记住,最终一点也没剩下,整天只是抚琴,只会和弦而已。他养的盆景中,有一棵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相得益彰。朱樵峰用二十两银子想买,他不愿意卖,对兰花非常珍爱,称它为‘小妾’。

我强行借来三个月,结果它的一个枝条枯萎了,我非常惋惜,急忙带回去给兰花。兰花惊慌失措,煮了参汁浇灌,日夜不停地摩挲,一个月后枯萎的枝条又复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注解

范与兰:范与兰可能是指范姓和兰姓的两位人物,具体指代不明。

七十有三:指七十岁。

好琴:爱好弹琴。

种兰:种植兰花。

盆池小景:指在盆中种植的景观。

建兰:指栽培的兰花。

簸箕:一种用来盛放东西的器具,形状像簸箕。

舁:抬,搬运。

长年辛苦:长时间的辛苦。

农事:农业劳动。

香出里外:香气从里面散发出来。

袭衣裾:香气沾染衣物。

吞欱:吞咽。

汉宫秋:古琴曲名,描述汉代宫女秋天的哀怨。

山居吟:古琴曲名,表现隐居山林的意境。

水龙吟:古琴曲名,描绘水龙吟唱的景象。

石上流泉:古琴曲名,描绘山石上流水的声音。

朱樵峰:人名,朱樵峰以二十金购买。

小妾:古代对珍贵物品的昵称,此处指珍贵的盆景。

斋头:书斋的门口。

枯其垂一干:盆景的一枝枯萎。

煮参汁:用人参汁。

摩之不置:不停地抚摩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评注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此句开篇点明人物范与兰的年龄、爱好,‘七十有三’暗示其年事已高,‘好琴’表明其对音乐的热爱,‘喜种兰及盆池小景’则展现出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

‘建兰’指一种兰花,‘三十余缸’和‘大如簸箕’形容其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大,表现出范与兰对兰花的痴迷程度。

早舁而入,夜舁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

此句描绘范与兰养护兰花的辛勤劳动,‘早舁而入,夜舁而出’和‘早舁而出,夜舁而入’反映了其对兰花的精心照料,‘长年辛苦,不减农事’则凸显出其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无奈。

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

‘花时’指兰花盛开之时,‘香出里外’形容香气浓郁,‘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则表现了兰花香气的持久和影响力。

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之,如流瀣焉。

此句描绘了作者对范与兰家中兰花香气的感受,‘坐卧不去’和‘香气酷烈’表现出作者对兰花的喜爱,‘逆鼻不敢嗅’和‘如流瀣焉’则是对兰花香气的一种独特体验。

花谢,粪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此句描绘了范与兰对兰花花谢后的处理方式,‘粪之满箕’表明其不浪费,‘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则是对兰花花谢后价值的重新发现,‘与兰首肯余言’则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

此句介绍了范与兰的琴艺,‘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表明其琴艺的传承,‘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则展示了其琴艺的精湛。

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此句描述了范与兰对琴艺的执着追求,‘尽弃所学而学焉’和‘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表明其对琴艺的热爱和努力,‘生涩犹棘手’和‘不复能记忆’则反映出其在琴艺道路上的困惑和挣扎。

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

此句描绘了范与兰对盆景的珍视,‘所畜小景’和‘豆板黄杨’等词汇展现了其盆景的雅致,‘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则体现了其对盆景的喜爱程度。

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

此句描述了范与兰对盆景的呵护,‘余强借斋头三月’和‘枯其垂一干’反映了作者对盆景的重视,‘与兰惊惶无措’和‘煮参汁浇灌’则表现出范与兰对盆景生命的关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