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原文

巘花阁在筠芝亭松峡下,

层崖古木,高出林皋,秋有红叶。

坡下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

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意正不尽也。

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此小试。

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

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

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蹐,若石窟书砚。

隔水看山、看阁、看石麓、看松峡上松,

庐山面目反于山外得之。

五雪叔属余作对,

余曰:‘身在襄阳袖石里,家来辋口扇图中。’

言其小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译文

巘花阁位于筠芝亭松峡之下,层层叠叠的山崖和古老的树木,高耸于林间的平地上,秋天时还有红色的叶子。

坡下有曲折回旋的小沟壑,石头像是手指一样突出,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阁楼没有栏杆和窗户,地面既不是楼也不是台,这样的设计意在表达意境的无限。

五雪叔从广陵回来,带着一肚子关于园林亭台的想法,在这里小试身手。他建造了台、亭、廊、栈道,以及面对面的楼,旁边还有堂、阁、梅花环绕的旋折,这些设计不免显得有些单调、实在、拥挤,让人感觉局促不安,就像石窟里的书砚。

从水边望去,可以看到山、阁、石麓、松峡上的松树,庐山的真面目反而是在山外才能看到。

五雪叔让我对对子,我说:‘身在襄阳袖石里,家来辋口扇图中。’这是在说它的小巧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注解

巘花阁:巘(yǎn)花阁,指位于巘山之上的花阁,巘山可能指代某座山名,具体指代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花阁通常指建在山崖或高台上的亭阁,用于观赏风景。

筠芝亭:筠芝亭,指以竹子和香草为装饰的亭子,筠指竹子,芝指香草,这里可能指一个风景优美的亭子。

松峡:松峡,指生长着松树的山谷,峡是山谷的意思,这里特指松树茂盛的山谷。

层崖古木:层崖,指层层叠叠的山崖;古木,指年代久远的树木。

林皋:林皋,指树林中的高地。

红叶:红叶,指秋天时树叶变红的景象,常用来形容秋天的美丽景色。

支壑回涡:支壑,指山中的小沟壑;回涡,指水流回旋的漩涡。

石拇棱棱:石拇,指岩石的突出部分,如同人的大拇指;棱棱,形容岩石表面不平整,有棱有角。

阁不槛、不牖:阁,指亭阁;槛,指门槛;牖,指窗户。这里描述的是亭阁没有门槛和窗户,显得朴素无华。

地不楼、不台:楼,指两层或以上的建筑;台,指高台。这里描述的是地面没有楼和台,即没有高大建筑。

意正不尽也:意,指意境;正,指正好;不尽,指没有穷尽。这里表达的是意境深远,意犹未尽。

五雪叔:五雪叔,指一个名叫五雪的人,叔是对长辈的尊称。

广陵:广陵,古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这里指五雪叔从扬州归来。

园亭:园亭,指园林中的亭子。

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这里列举了多种园林建筑,台、亭、廊、栈道都是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

照面楼之侧:照面楼,指正对着楼的地方;侧,指旁边。

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堂、阁都是指建筑中的房间;梅花缠折旋,形容梅花形状复杂,缠绕曲折。

伤板、伤实、伤排挤:伤,指损害;板,指建筑物的平面部分;实,指实际;排挤,指挤压、拥挤。这里指过多的建筑和装饰使得空间显得拥挤和局促。

意反局蹐:意,指意境;反,指相反;局蹐,指局促不安的样子。这里指意境反而变得局促不安。

石窟书砚:石窟,指开凿在山洞中的石窟;书砚,指书写用的砚台。这里比喻空间狭小,无法施展。

隔水看山、看阁、看石麓、看松峡上松:隔水,指隔着水面;石麓,指山脚;松峡上松,指松树生长在松峡之上。这里描述的是从水边观赏山、阁、山脚和松树的美景。

庐山面目反于山外得之:庐山面目,指庐山的真实面貌;山外,指山的另一侧。这里表达的是从山外观赏庐山,反而能更清楚地看到庐山的真实面貌。

属余作对:属,指嘱托;余,指我;作对,指对对子,即对仗工整的诗句。

身在襄阳袖石里,家来辋口扇图中:襄阳,古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袖石,指将石头藏在袖子里,形容携带方便;辋口,古地名,今河南省辉县市;扇图,指扇面画。这里是对对子,用诗意表达了自己在庐山的小巧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评注

巘花阁位于筠芝亭松峡之下,其地势高耸,层峦叠嶂,古木参天,高出林皋之上,秋天时红叶满山,景色宜人。这里的‘巘’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层崖古木’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生机。

‘高出林皋’一句,点明了巘花阁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暗示了登高望远之趣。‘秋有红叶’则是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

‘坡下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这一句,通过‘支壑回涡’和‘石拇棱棱’等词语,描绘了巘花阁下坡的地理形态,‘与水相距’则暗示了这里的水景与巘花阁的和谐共生。

‘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这句话,强调了巘花阁的建筑风格。‘不槛、不牖’意味着阁内视野开阔,无遮挡,‘地不楼、不台’则表明其建筑简约而不失大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简约’的设计理念。

‘意正不尽也’这句话,是对巘花阁意境的总结。‘意’在这里指的是意境,‘不尽’则表明这种意境是深远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此小试’这句话,介绍了五雪叔这位园林设计者的背景,同时也为下文对园林设计的评价做了铺垫。

‘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等词语,列举了五雪叔在巘花阁周围设计的各种建筑,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与设计才华。

‘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巘花阁周围的建筑布局,‘梅花缠折旋之’则暗示了园林中梅花的布局,增添了园林的雅致。

‘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这句话,对五雪叔的设计进行了批评。‘伤板’指的是设计过于刻板,‘伤实’则是指设计过于实际,缺乏创意,‘伤排挤’则是指设计过于拥挤,缺乏空间感。

‘意反局蹐,若石窟书砚’这句话,进一步批评了五雪叔的设计,认为其设计过于拘谨,缺乏灵动,如同石窟中的书砚,失去了园林应有的意境。

‘隔水看山、看阁、看石麓、看松峡上松,庐山面目反于山外得之’这句话,是对巘花阁设计的一种肯定。通过隔水观景,使得庐山的真面目得以展现,这种设计手法既巧妙又富有创意。

‘五雪叔属余作对,余曰:“身在襄阳袖石里,家来辋口扇图中。”’这句话,通过作者与五雪叔的对联,表达了对巘花阁设计的评价。‘身在襄阳袖石里’一句,将巘花阁与襄阳的山水相联系,‘家来辋口扇图中’则是对巘花阁园林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园林设计意境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