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原文

万历甲辰,有老医驯一大角鹿,

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

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

家大人见之喜,欲售其鹿,老人欣然,肯解以赠,

大人以三十金售之。

五月朔日,为大父寿,

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

常命小裾笼之,从游山泽。

次年,至云间,解赠陈眉公。

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

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

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

见者啧啧,称为“谪仙”。

后眉公复号“麋公”者,以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译文

万历甲辰年,有一个老医生驯养了一只大角鹿,他用铁夹子夹住鹿的脚趾,再在上面套上一种特殊的绳索,用笼头套住鹿的嘴来控制它,骑着它行走。鹿角上挂着装药的葫芦,根据不同的病症拿出相应的药来喂它,服用后病就会好。

家中的长辈看到这个情景很高兴,想要买下这只鹿,老人也很乐意,愿意解下鹿赠送给他,长辈用三十两银子买下了它。

五月的第一天,为祖父庆祝生日,祖父身材魁梧,骑上鹿走几百步就会停下来喘气,平时常常让人用小笼子把它笼起来,跟着一起去游玩山野。

第二年,到了云间,祖父把鹿赠送给了陈眉公。眉公身体瘦弱,走二三里路都很吃力,但他非常高兴。

后来带着这只鹿去了西湖的六桥、三竺之间,眉公戴着竹帽,穿着羽衣,在长堤和深柳之间来来回回,看到的人都赞叹不已,称他为‘谪仙’。

后来眉公又自号‘麋公’,就是这个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注解

万历甲辰:万历甲辰指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具体年份,甲辰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对应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老医:指年老的医生,这里可能是指一位经验丰富的兽医。

大角鹿:指一种角很大的鹿,可能是指麋鹿。

铁钳:一种金属制的夹具,这里可能是指用来固定鹿脚的夹具。

鞼韅:古代马具中的一种,类似于马镫,这里指用于鹿的类似装置。

笼头衔勒:笼头和衔勒是马具的一部分,这里指用于鹿的头部控制装置。

骑而走:骑在鹿背上行走。

葫芦药瓮:葫芦形状的药罐,用来装药。

家大人:对家中父亲的尊称。

三十金:古代货币单位,三十金指三十个金币或银币。

五月朔日:五月初一,即农历五月初一。

大父:对祖父的尊称。

伟硕:形容祖父身材高大健壮。

小裾:小童,这里可能指家中的小仆人。

从游山泽:跟随祖父游玩山水之间。

云间:指松江府,古代松江府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

陈眉公:指陈继儒,字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羸瘦:形容人瘦弱。

谪仙:指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这里是对陈眉公的一种美称。

麋公:陈眉公的别号,可能是因为他骑鹿的行为而得来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评注

万历甲辰,有老医驯一大角鹿,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

此段文字描绘了一位老医驯养大角鹿的情景。‘万历甲辰’点明了时间背景,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画面。‘老医’一词既体现了医者的身份,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了基础。‘驯一大角鹿’则展现了医者高超的驯兽技艺,令人称奇。‘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驯鹿的过程,表现了医者对动物的了解和关爱。‘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一句,则揭示了驯鹿的目的,即为了治病救人,体现了医者的仁心仁术。

家大人见之喜,欲售其鹿,老人欣然,肯解以赠,大人以三十金售之。

此段文字描写了家大人对老医驯鹿的喜爱,以及老医的慷慨赠予。‘家大人见之喜’中的‘喜’字,表达了家大人的喜悦之情,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欲售其鹿’则表现了家大人对驯鹿的珍视,希望将其作为宝物收藏。‘老人欣然,肯解以赠’则展现了老医的高尚品质,他不计回报,将驯鹿赠予家大人。‘大人以三十金售之’一句,揭示了驯鹿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家大人的慷慨。

五月朔日,为大父寿,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常命小裾笼之,从游山泽。

此段文字叙述了家大人为大父庆寿的情景。‘五月朔日’为时间节点,标志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大父伟硕’描绘了大父的形象,‘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则表现了大父的体弱多病。‘常命小裾笼之,从游山泽’一句,说明大父依赖驯鹿出行,也暗示了驯鹿对大父的重要性。

次年,至云间,解赠陈眉公。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

此段文字讲述了驯鹿的传承。‘次年’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至云间’则是地点的转换。‘解赠陈眉公’说明驯鹿被赠予了陈眉公,为故事增添了新的角色。‘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一句,描绘了陈眉公的形象,以及他对驯鹿的喜爱。

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啧啧,称为“谪仙”。

此段文字描述了陈眉公携带驯鹿在西湖游玩的情景。‘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表现了陈眉公对驯鹿的喜爱,以及他在西湖游玩的惬意。‘竹冠羽衣’则描绘了陈眉公的形象,使他显得超凡脱俗。‘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啧啧,称为“谪仙”’一句,突出了陈眉公的与众不同,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

后眉公复号“麋公”者,以此。

此段文字揭示了陈眉公的号‘麋公’的由来。‘后’字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复号“麋公”者’则说明陈眉公的号并非一开始就有。‘以此’二字,既是对驯鹿的肯定,也是对陈眉公形象的概括,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麋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