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治沅堂-原文
占有拆字法。
宣和间,成都谢石拆字,言祸福如响。
钦宗闻之,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试之。
石见字,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书也。’
中贵人愕然。
石曰:‘‘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乃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得非上位耶?’
一国骇异。
吾越谢文正厅事名‘保锡堂’,后易之他姓,主人至,亟去其匾,人问之,曰:‘分明写‘呆人易金堂’。’
朱石门为文选署中额‘典劇’二字,继之者顾诸吏曰:‘尔知朱公意乎?此二字离合言之,曰:‘曲處曲處,八刀八刀’耳。’
歙许相国孙志吉为大理评事,受魏珰指,案卖黄山,势张甚,当道媚之,送一匾曰‘大卜于门’。
里人夜至,增减其笔划凡三:一曰‘天下未闻’;一倒读之曰‘阉手下犬’;一曰‘太平拿问’。
后直指提问,械至太平,果如其言。
凡此数者皆有义味。
而吾乡缙绅有名‘治沅堂’者,人不解其义,问之,笑不答,力究之,缮绅曰:‘无他意,亦止取‘三台三元’之义云耳!’
闻者喷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治沅堂-译文
利用拆字法。在宣和年间,成都的谢石用拆字法,说祸福就像回声一样。宋钦宗听说了这件事,就写了一个‘朝’字,让中贵人拿着去试他。谢石看到字后,认真地看着中贵人说:‘这不是观察书。’中贵人很惊讶。谢石接着说:‘“朝”字分开来是“十月十日”,这应该是这个月这个日出生的天人,难道不是皇上吗?’全国人都感到惊异。
我家乡有个姓谢的人,他在自己的厅堂上题名为“保锡堂”,后来改姓了,新主人来了,赶紧把匾额摘了下来。有人问他,他说:‘分明写着“呆人易金堂”。’朱石在文选署的门口题了“典剧”二字,接着他对众吏说:‘你们知道朱公的意思吗?这两个字分开来说,就是“曲处曲处,八刀八刀”。’
歙县相国孙志吉担任大理评事时,受到魏珰的指使,案子涉及到卖黄山,势头很盛,当权者都讨好他,送了一块匾额叫“大卜于门”。当地人在夜里来到门口,改动了一下笔画,总共三次:一次是“天下未闻”,一次是倒过来读“阉手下犬”,还有一次是“太平拿问”。后来直接质问,把孙志吉押送到太平,果然如他所说。
所有这些例子都有深意。而我家乡有个叫‘治沅堂’的绅士,人们都不懂它的意思,问他,他却笑着不回答。别人极力追究,绅士说:‘没有别的意思,也只是取‘三台三元’的意思罢了!’听的人忍不住笑了出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治沅堂-注解
拆字法:拆字法是一种汉字游戏,通过将一个汉字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根据这些部分来解读或创造新的意义。在古代,这种游戏常被用来寓意或预言,有时也用于考验人的智慧和机智。
宣和间:宣和是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宣和间即指宣和年间,大约是公元1119年至1125年。
成都谢石:成都谢石指的是成都的一个名叫谢石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他的名字或他的事迹。
言祸福如响:言祸福如响意味着说出的话就像回声一样迅速地应验,这里可能是指谢石通过拆字法预言祸福的能力非常准确。
钦宗:钦宗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桓的谥号。
中贵人:中贵人是古代对宦官的尊称。
朝:朝字在汉字中可以拆分为“十月十日”,这里的“朝”字被用来暗示皇帝的生日,是一种巧妙的拆字游戏。
天人:天人指天生的圣人或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吾越谢文正:吾越指的是越国,这里可能是指越国的某个谢姓人物,文正是他的字或号。
保锡堂:保锡堂是一个堂名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一个家族或个人的宅邸。
易金堂:易金堂是将“保锡堂”中的“保锡”两字拆开,形成“呆人易金”的新字,是一种拆字游戏。
朱石门:朱石门可能是指某个人名或地名。
文选署:文选署是古代负责选拔文学人才的官署。
典劇:典劇是将“典”字拆分为“曲处”,将“劇”字拆分为“八刀八刀”,是一种拆字游戏,寓意着某种隐晦的含义。
顾诸吏:顾诸吏指的是回头看向在场的所有官员。
魏珰:魏珰指的是明朝末年的宦官魏忠贤。
大理评事:大理评事是古代官职,负责审理大理寺的案件。
阉手下犬:阉手下犬是将“大卜于门”中的字拆开,形成“阉手下犬”的新字,是一种拆字游戏,含有讽刺意味。
太平拿问:太平拿问是将“大卜于门”中的字拆开,形成“太平拿问”的新字,是一种拆字游戏,含有预言意味。
治沅堂:治沅堂是一个堂名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一个家族或个人的宅邸。
三台三元:三台三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个最高等级,这里指通过这三个等级的科举考试,是一种寓意着成功和荣耀的拆字游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治沅堂-评注
宣和间,成都谢石拆字,言祸福如响。此句描绘了谢石运用拆字法的能力,将汉字拆分后能洞察祸福,如同回声一般清晰。‘拆字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字游戏,通过拆解汉字的组成部分来预示吉凶,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颇为常见。
钦宗闻之,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试之。钦宗皇帝听闻谢石的拆字能力,亲自书写‘朝’字,并派遣中贵人去考验谢石。这里的‘朝’字,拆开来看,‘十月十日’与谢石的生日相吻合,暗示谢石是天生的贵人,这种巧合令人称奇。
石见字,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书也。’谢石见到‘朝’字后,严肃地告诉中贵人这不是观察书。这里的‘观察书’可能指的是一种占卜书籍,谢石的意思是他不需要借助书籍,就能直接洞察字义,显示出他的自信和非凡能力。
‘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乃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得非上位耶?”谢石进一步解释‘朝’字的拆解,暗示‘朝’字代表的是他出生的那一天,是一种天生的预兆,仿佛是天人,这种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一国骇异。吾越谢文正厅事名‘保锡堂’,后易之他姓,主人至,亟去其匾,人问之,曰:‘分明写‘呆人易金堂’。’此段描述了谢文正更换匾额的故事,通过‘保锡堂’与‘呆人易金堂’的拆字游戏,表现出古人对文字的巧妙运用和对文字寓意的深刻理解。
朱石门为文选署中额‘典劇’二字,继之者顾诸吏曰:‘尔知朱公意乎?此二字离合言之,曰:‘曲處曲處,八刀八刀’耳。’朱石门用‘典劇’二字进行拆字,寓意深刻,通过拆字游戏传达了一种幽默和智慧。
歙许相国孙志吉为大理评事,受魏珰指,案卖黄山,势张甚,当道媚之,送一匾曰‘大卜于门’。这里讲述了孙志吉因贪污而被指使卖黄山的故事,送匾‘大卜于门’实际上是在讽刺他的贪婪和虚伪。
里人夜至,增减其笔划凡三:一曰‘天下未闻’;一倒读之曰‘阉手下犬’;一曰‘太平拿问’。后直指提问,械至太平,果如其言。这段描述了里人巧妙地修改匾额文字,通过拆字游戏揭露了孙志吉的罪行,显示出民间智慧的力量。
凡此数者皆有义味。而吾乡缙绅有名‘治沅堂’者,人不解其义,问之,笑不答,力究之,缙绅曰:‘无他意,亦止取‘三台三元’之义云耳!’闻者喷饭。最后,描述了‘治沅堂’的匾额含义,以及缙绅对拆字寓意的解释,这种幽默和智慧让人忍俊不禁,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