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原文

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

其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

盖四明姚益城先生精音律,尝与楚生辈讲究关节,妙入情理,如《江天暮雪》、《霄光剑》、《画中人》等戏,虽昆山老教师细细摹拟,断不能加其毫末也。

班中脚色,足以鼓吹楚生者方留之,故班次愈妙。

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

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性命于戏,下全力为之。

曲白有误,稍为订正之,虽后数月,其误处必改削如所语。

楚生多坐驰,一往深情,摇飏无主。

一日,同余在定香桥,日晡烟生,林木窅冥,楚生低头不语,泣如雨下,余问之,作饰语以对。

劳心忡忡,终以情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译文

朱楚生,是一个女戏子,擅长调腔戏。她台词的妙处,有些连本腔演员也达不到十分之一。因为四明的姚益城先生精通音律,曾经和楚生等人讨论过戏曲的细节,巧妙地深入情理之中,比如《江天暮雪》、《霄光剑》、《画中人》等戏,即使是昆山的资深教师仔细模仿,也绝对无法超越她一丝一毫。

戏班中的角色,只有那些能够衬托楚生的演员才会被留下,所以戏班的阵容更加出色。楚生的容貌并不十分美丽,即使是绝世佳人,也比不上她的风韵。她清秀而端庄,孤独之情表现在眉毛上,深情流露在眼角,她的理解力则如同烟雾中的迷人姿态。她对戏曲倾注了全部的生命力。

如果曲白有错误,她会稍微修正一下,即使过了几个月,她也会按照原话改正错误。楚生常常心神不宁,一旦投入深情,就会摇曳不定,无法自持。有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定香桥,夕阳西下,烟雾缭绕,树木显得幽深,楚生低头不语,泪水如雨般落下,我询问她,她却用假话来回答。她忧心忡忡,最终因为情感而死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注解

朱楚生:朱楚生,此处指的是一位女性戏曲演员。

女戏耳:女戏耳,意为女戏曲演员。

调腔戏耳:调腔戏耳,指擅长调腔戏的演员。

科白:科白,指戏曲中的念白和动作说明。

本腔:本腔,指演员的固有唱腔。

四明姚益城先生:四明姚益城先生,指四明(今浙江宁波)的姚益城先生,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位精通音律的戏曲专家。

关节:关节,此处指戏曲表演中的技巧和要领。

情理:情理,指符合情调和道理。

昆山老教师:昆山老教师,指昆曲的老一辈教师,昆曲是明代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江苏昆山。

班中脚色:班中脚色,指戏曲班中的演员。

鼓吹:鼓吹,此处指辅助、衬托。

色不甚美:色不甚美,指外貌并不十分美丽。

风韵:风韵,指风度韵致,此处指气质。

楚楚谡谡:楚楚谡谡,形容姿态优美,举止轻盈。

孤意:孤意,指独自的意态或情感。

深情:深情,指深厚的感情。

解意:解意,指理解或领会之意。

烟视媚行:烟视媚行,形容眼神迷离,举止妖娆。

性命于戏:性命于戏,指对戏曲的热爱和投入程度极高。

曲白:曲白,指戏曲中的唱词和念白。

坐驰:坐驰,形容内心激动,无法平静。

定香桥:定香桥,指一个具体的地点,但具体位置不详。

日晡烟生:日晡烟生,指傍晚时分,烟雾升起。

林木窅冥:林木窅冥,形容树木茂密,景色幽深。

泣如雨下:泣如雨下,形容哭泣得非常伤心。

饰语:饰语,指虚假或修饰的话语。

劳心忡忡:劳心忡忡,形容心情沉重,忧虑不安。

情死:情死,指因爱情而导致的死亡,此处可能指因情感激动而导致的情绪崩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评注

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此句开篇即点明朱楚生是一位女性戏曲演员,擅长调腔戏。‘女戏耳’和‘调腔戏耳’这两个词汇,既是对朱楚生身份的确认,也暗示了她在这方面的独特才能和造诣。

其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此句赞美朱楚生的表演技艺高超,她的科白技巧达到了本腔无法比拟的境界。‘科白’指的是戏曲中的念白和动作,‘本腔’则是指原有的唱腔。这里的对比,突出了朱楚生在戏曲表演上的卓越才能。

盖四明姚益城先生精音律,尝与楚生辈讲究关节,妙入情理,如《江天暮雪》、《霄光剑》、《画中人》等戏,虽昆山老教师细细摹拟,断不能加其毫末也。此段文字讲述了朱楚生与姚益城先生的交流,姚益城先生精通音律,对朱楚生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关节’在此指戏曲表演中的关键技巧,‘妙入情理’则形容朱楚生的表演既符合戏曲规律,又富有情感。

班中脚色,足以鼓吹楚生者方留之,故班次愈妙。此句说明朱楚生的演技在班中十分突出,只有那些能够衬托她的演员才会被留下,从而使得整个班次的表演更加出色。

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此句描述了朱楚生的外貌并不出众,但她的风韵却胜过绝世佳人。‘风韵’在此指一个人的气质和韵味,这里的对比强调了朱楚生内在的魅力。

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朱楚生的气质,她的孤傲、深情和智慧都体现在她的眼神和举止之中。

性命于戏,下全力为之。此句表达了朱楚生对戏曲的热爱和投入,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戏曲表演中。

曲白有误,稍为订正之,虽后数月,其误处必改削如所语。此句说明了朱楚生对待表演的严谨态度,她对于表演中的错误会及时纠正,并且能够长期记住。

楚生多坐驰,一往深情,摇飏无主。此句形容朱楚生的表演风格,她常常在表演中表现出一种深情而飘逸的状态。

一日,同余在定香桥,日晡烟生,林木窅冥,楚生低头不语,泣如雨下,余问之,作饰语以对。劳心忡忡,终以情死。此段描写了朱楚生在定香桥的一次表演,她的深情和悲伤感染了观众,最终她因为情感过度投入而去世。这段文字充满了对朱楚生演艺生涯的怀念和对她悲剧命运的感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