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原文

赵广汉为颍川太守。

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

广汉患之,察其中可用者,受记。

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

广汉故漏泄其语,缶卢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

而托以为豪杰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下仇怨,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欲知马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译文

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

在此之前,颍川的豪杰和大姓家族之间互相通婚,官吏和民间形成了朋党。

赵广汉对此感到担忧,他观察其中可以利用的人,并记录下来。

他外出办案时,一旦确定了罪名,就依法进行处罚。

赵广汉故意泄露他们的谈话,使用缶卢筒(一种容器),并收到匿名信后,删去写信人的名字。

然后假装这些是豪杰和大姓家族的子弟所说的话,结果导致强宗大族之间互相结下仇怨,奸党逐渐瓦解,风俗大为改变。

赵广汉尤其擅长使用钩距的方法来了解事情的真相。

所谓钩距,就是如果想知道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的价格,接着问牛的价格,最后才问马的价格,通过比较这些价格,按照类别进行对照,就能知道马的贵贱,不会失实。

只有赵广汉能够精通并运用这种方法,其他人模仿他但都无法达到他的水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注解

颍川: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是古代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

豪杰大姓:指地方上有权势和影响力的大家族。

吏俗朋党:指官员和地方势力结成的利益集团,互相勾结,形成腐败的官场风气。

钩距:一种通过间接询问和比较来获取真实信息的策略或方法。

缶卢筒:古代用于传递秘密信息的容器或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评注

赵广汉作为颍川太守,面对地方豪强大族与官吏勾结形成的腐败局面,采取了独特的治理策略。他通过察访和记录,掌握了这些家族的罪证,并巧妙地利用信息泄露的方式,使得这些家族之间产生矛盾,最终瓦解了他们的势力。这种策略不仅显示了赵广汉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地方社会结构的深刻理解。

赵广汉的‘钩距’之术,是一种通过间接询问和比较来获取真实信息的策略。这种方法不仅用于了解市场价格,也用于政治和社会的治理。通过这种方法,赵广汉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策略的成功实施,显示了赵广汉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高超能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赵广汉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智慧和策略的重视。在儒家文化中,智慧和策略被视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关键。赵广汉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公正和廉洁的追求,以及对于腐败和不公的抵制。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具体的行动和策略展示了赵广汉的智慧和能力。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故事生动有趣,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赵广汉的治理策略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从历史价值来看,赵广汉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治理和官场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智慧和策略的重视,以及对于公正和廉洁的追求。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赵广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