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原文

参军宋儋年暴死。

范纯仁使子弟视丧,小殓,口鼻血出。

纯仁疑其非命,按得其妾与小吏奸,因会,置毒鳖肉中。

纯仁问:“食肉在第几巡?”

曰:“岂有既中毒而尚能终席者乎?”

再讯之,则儋年素不食鳖;

其曰毒鳖肉者,盖妾与吏欲为变狱张本,以逃死尔。

实儋年醉归。

毒于酒而杀之,遂正其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译文

参军宋儋年突然死亡。

范纯仁派子弟去查看丧事,发现宋儋年在小殓时口鼻出血。

范纯仁怀疑他是非正常死亡,调查后发现他的妾与小吏有奸情,于是他们在一次聚会中,将毒药放入鳖肉中。

范纯仁问:“吃鳖肉是在第几轮?”

回答说:“哪有中毒后还能坚持到宴会结束的?”

再次审讯,发现宋儋年平时不吃鳖;

他们说毒鳖肉的事,其实是妾和小吏为了改变案件的性质,以逃避死刑。

实际上宋儋年是醉酒回家。

他们在酒中下毒杀死了他,于是范纯仁依法定了他们的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注解

参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参谋和文书工作。

宋儋年:文中人物,参军,因暴死引发案件。

范纯仁:文中人物,负责调查宋儋年死因的官员。

小殓: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部分,指为死者穿衣、整理遗容等。

非命:指非自然死亡,如被谋杀等。

鳖肉:鳖的肉,古代常见食材。

变狱:指改变案件的定性或结果。

张本:指为某种目的或结果做准备或铺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评注

本文通过描述宋儋年暴死事件的调查过程,展现了古代司法官员的智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范纯仁通过观察宋儋年小殓时口鼻出血的异常现象,怀疑其死因非自然,进而展开调查。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范纯仁的敏锐洞察力,也反映了古代对死亡原因的重视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调查过程中,范纯仁通过询问宋儋年是否食用鳖肉,巧妙地揭示了案件的关键线索。这一询问不仅体现了范纯仁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展示了古代司法官员在审理案件时的严谨态度。通过这一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司法官员在追求真相和正义时的执着和智慧。

此外,文中还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如妾与小吏的奸情和谋杀行为。这些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沦丧的现象。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最后,范纯仁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推理,最终揭示了宋儋年的真正死因,并依法惩处了凶手。这一结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司法官员的公正和智慧,也传递了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积极信息。通过这一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对正义和法律的尊重,以及人们对真相和公正的追求。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致的人物描写,展现了古代司法官员的智慧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通过这一故事,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感受到古代社会对正义和法律的尊重,以及人们对真相和公正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范纯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