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原文

越中无佳石。

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窋咤数孔,疏爽明易,不作灵谲波诡,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

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

文简轩其北,名“独石轩”,石之轩独之无异也。

石篑先生读书其中,勒铭志之。

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

石高丈五,朱勔移舟中,石盘沉太湖底,觅不得,遂不果行。

后归乌程董氏,载至中流,船复覆。

董氏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

先得其盘,诧异之,又溺水取石,石亦旋起。

时人比之延津剑焉。

后数十年,遂为徐氏有。

再传至清之,以三百金竖之。

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

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译文

越南和中国都没有好的石头。董文简的斋房里有一块石头,形状方正,像是骨骼支撑,上面有数个孔洞,看起来宽敞明亮,不像是灵巧而诡异的样子,这是朱勔的花石纲遗留下来的,也是陆放翁家的东西。文简把它竖立在庭院的台阶上,石头后面种了一株剔牙松,像是背着剑,和石头的意境相得益彰。文简在它的北边建了一座楼,命名为‘独石轩’,楼和石头看起来没有两样。石篑先生在其中读书,并刻字留念。大江以南的花石纲遗留下来的石头,以吴门徐清之家的那块石头最为著名。石头高约十五尺,朱勔把它移到船上,石头上的盘子沉到了太湖底部,找不到,于是计划未能实现。后来石头归乌程董氏所有,运到江中时,船又翻了。董氏用钱招募擅长潜水的人去取石头。先找到了盘子,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潜水去取石头,石头也随即浮了上来。

当时的人把它比作延津剑。几十年后,这块石头就成了徐家的财产。传到徐清之的手中,他用三百金把它竖立起来。石头连同底座大约高两丈,变化多端,无法用言语形容。大概就像吴无奇游黄山时,看到一块奇特的石头,就会瞪大眼睛叫道:‘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注解

越中:指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地区,越中即越地,古代越国所在地。

佳石:指上等的美石,常用于园林、书房等处作为装饰。

董文简斋:指董文简的书斋,斋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书房。

磊块正骨:形容石头形状浑圆,结构坚实。

窋咤数孔:窋指石头的凹洞,咤指石头的缝隙,形容石头上有几个凹洞和缝隙。

疏爽明易:形容石头纹理清晰,看起来明亮、舒爽。

灵谲波诡:形容石头形态奇特,变化多端,带有神秘色彩。

朱勔花石纲:朱勔是南朝宋时期的大臣,花石纲是指他主持运送的珍贵石材。

陆放翁:即陆游,南宋著名诗人。

庭除:庭院的台阶。

剔牙松:一种松树,因其枝叶疏朗,常用于园林造景。

辟咡负剑:辟咡指松树干粗壮,负剑指松树挺拔如剑。

独石轩:因石而建的轩,轩是古代建筑的一种,类似小屋。

石篑先生:石篑是古代对石匠的尊称,先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勒铭志之:在石头上刻字以纪念。

大江以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吴门徐清之家:指吴地(今苏州)的徐清之家。

石祖:指某种石头的祖型或原型。

丈五:古代长度单位,一丈等于十尺,丈五即十五尺。

乌程董氏:指乌程(今浙江湖州)的董氏家族。

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用金钱招募擅长潜水的人去取石头。

延津剑:指古代名剑,这里比喻石头的珍贵和独特。

变幻百出:形容石头形态变化多端。

无可名状:形容事物无法用言语表达其特点或美丽。

吴无奇:人名,此处可能为虚构人物。

黄山:中国安徽省的一座著名山脉,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评注

越中无佳石。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越中’指越地,‘佳石’则是指美好的石头。作者以‘无’字开篇,表达了对越地缺乏佳石的遗憾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所描述的‘董文简斋中一石’的珍贵性做了铺垫。

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窋咤数孔,疏爽明易,不作灵谲波诡,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此句详细描绘了‘董文简斋中一石’的特点。‘磊块正骨’形容石头坚实而自然,‘窋咤数孔’则描绘了石头上的自然孔洞,‘疏爽明易’表现了石头的清雅与通透。‘不作灵谲波诡’是对石头气质的进一步描述,意为石头不带有神秘莫测的意味。‘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则揭示了石头的来历,增加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此句描述了文简对石头的喜爱,将石头置于庭院之中,并在其后种植了一株剔牙松,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辟咡负剑’形象地描绘了松树与石头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文简轩其北,名‘独石轩’,石之轩独之无异也。石篑先生读书其中,勒铭志之。此句讲述了文简为石头建造的‘独石轩’,并请石篑先生在其中读书,勒铭以记。‘独石轩’之名,既体现了石头在文简心中的独特地位,也彰显了文简对石头的珍视。

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石高丈五,朱勔移舟中,石盘沉太湖底,觅不得,遂不果行。后归乌程董氏,载至中流,船复覆。董氏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先得其盘,诧异之,又溺水取石,石亦旋起。此段讲述了‘石祖’的传说,表现了石头的不凡来历和传说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珍贵石头的追求和珍视。

时人比之延津剑焉。后数十年,遂为徐氏有。再传至清之,以三百金竖之。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此段进一步强调了石头的珍贵和独特,将其与传说中的延津剑相提并论,突显了其非凡之处。‘变幻百出,无可名状’则是对石头形态的形容,表现了其多样性和神秘性。最后以吴无奇游黄山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石头的神奇和令人惊叹之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花石纲遗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